一、一般人群血压达到何种程度需考虑使用降压药
一般来说,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时,可考虑使用降压药。但如果患者已经发生了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即使血压未达到上述标准,医生也可能根据具体情况启动降压药物治疗。例如,对于已经确诊冠心病、脑梗死等疾病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会更严格,可能在收缩压≥130mmHg和(或)舒张压≥80mmHg时就需要开始应用降压药来进一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二、不同人群血压管理的特殊情况
(一)老年人
老年人的血压调节功能减退,一般来说,收缩压≥15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时可考虑使用降压药。但老年人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降压治疗时需要更加谨慎。比如,对于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降压目标可适当放宽至收缩压≤150mmHg,如果能够耐受,再逐步向140mmHg靠拢。同时,要注意老年人降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体位性低血压等情况,用药时需从小剂量开始,缓慢调整剂量,并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二)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血压控制目标相对更严格,一般要求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30mmHg和舒张压<80mmHg。当糖尿病患者的血压≥130/80mmHg时,就需要考虑使用降压药来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的进展风险。
(三)慢性肾病患者
慢性肾病患者出现高血压较为常见,一般来说,当尿蛋白定量≥1g/d时,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如果尿蛋白定量<1g/d,血压控制目标可放宽至<140/90mmHg。当慢性肾病患者的血压达到相应控制目标上限时,就需要启动降压药物治疗来保护肾功能,延缓肾病的进展。
三、非药物干预在血压管理中的基础地位
在考虑使用降压药之前,非药物干预是基础的治疗措施。无论是一般人群还是特殊人群,都应首先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例如,保持健康的体重,体质指数(BMI)应控制在18.5~23.9kg/m²;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应<6g;增加体育活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非药物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压,对于轻度血压升高的人群可能不需要立即使用降压药,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调整可能使血压恢复正常或降低用药剂量。但如果经过3~6个月的非药物干预后血压仍未达标,就需要及时启动降压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