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属于非甾体抗炎药,服用后喝酒可能会增加胃肠道出血、胃溃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因此服用布洛芬期间不建议喝酒。
一、用药
1.布洛芬是一种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可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也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
2.布洛芬有多种剂型,如片剂、胶囊剂、混悬剂、栓剂等,不同剂型的用法用量可能有所不同。服用布洛芬时,应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用药,不要随意增减剂量。
3.布洛芬通常在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如果服用后出现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痛等,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
二、原因/作用
1.酒精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乙醛,乙醛需要乙醛脱氢酶的作用才能进一步代谢为乙酸,然后排出体外。而布洛芬会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使乙醛在体内蓄积,从而引起乙醛中毒反应,出现面部潮红、结膜充血、视物模糊、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心肌梗塞、急性心衰、呼吸困难、急性肝损伤、惊厥,甚至死亡等症状。
2.布洛芬与酒精都需要通过肝脏代谢,同时服用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
3.布洛芬与酒精都可能刺激胃肠道黏膜,增加胃肠道出血、胃溃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三、总结
总之,服用布洛芬期间不建议喝酒,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如果需要喝酒,应在停药7天后再喝,并注意观察有无不适症状。同时,应避免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以免加重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