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头痛,头痛

一、经常头痛的原因

1.生理因素

血管因素:常见于偏头痛,血管的异常收缩与舒张会导致头痛。研究表明,约60%的偏头痛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当血管收缩时,脑部局部血流减少,引发缺血缺氧;而舒张时,血管周围神经受刺激,产生痛觉。

肌肉因素:长时间紧张,如伏案工作、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头颈部肌肉持续收缩,压迫周围神经,可导致紧张型头痛。约40%的紧张型头痛患者与不良姿势密切相关。

2.病理因素

脑部疾病:如脑肿瘤,肿瘤压迫周围脑组织、神经,导致颅内压升高,引发头痛。颅内压升高时,头痛往往伴有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另外,脑膜炎因炎症刺激脑膜,产生头痛,且多伴有发热、颈项强直等表现。

全身性疾病: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时,尤其是血压突然升高,可引起头痛。血压升高时,脑灌注增加,脑血管扩张,刺激神经引发疼痛。感冒、流感等感染性疾病,病原体释放的毒素可影响神经系统,导致头痛,常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

3.心理因素:长期处于压力、焦虑、抑郁状态下,人体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发头痛。约70%的焦虑症患者会出现头痛症状,且头痛程度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4.环境与生活方式因素

环境因素:噪音环境,超过85分贝的噪音长时间刺激,可引起大脑神经紧张,导致头痛。强光照射,尤其是长时间直视强光,会使眼部肌肉紧张,进而引发头痛。

生活方式: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神经功能紊乱,引发头痛。经常熬夜的人群中,约8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过度饮酒,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会刺激脑血管,引发头痛。

二、经常头痛的检查项目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检查头颈部肌肉是否紧张、有无压痛,判断是否因肌肉紧张引起头痛。测量血压,排查高血压导致的头痛。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包括对肢体运动、感觉、反射等方面的检查,初步判断神经系统是否存在异常。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了解是否存在感染,如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提示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头痛。血生化检查,检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排查全身性疾病对头痛的影响。

3.影像学检查:头颅CT可清晰显示脑部结构,排查脑肿瘤、脑出血等病变。头颅MRI对脑部软组织分辨率更高,能发现微小病变,如早期脑梗死、脑肿瘤等。

三、经常头痛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曲普坦类药物如舒马曲坦,可选择性收缩颅内血管,减轻血管扩张引起的头痛,主要用于偏头痛治疗。

2.物理治疗:按摩可放松头颈部紧张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头痛。热疗,如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敷于颈部、头部,能扩张血管,减轻肌肉痉挛。

3.心理治疗:对于因心理因素导致头痛的患者,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患者改变不良认知和行为模式,减轻心理压力,缓解头痛。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可使身体和心理放松,减轻头痛症状。

四、经常头痛的预防措施

1.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作息,每天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让大脑得到充分休息。适度运动,如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可增强体质,缓解压力。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定时起身活动,放松头颈部肌肉。

2.心理调节:学会应对压力的方法,如通过听音乐、旅游等方式缓解压力。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3.避免诱发因素:尽量避免噪音、强光环境。减少饮酒,尤其是避免过量饮酒。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等疾病。

五、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头痛原因与成人有差异,可能与鼻窦炎、视力问题等有关。家长要关注孩子头痛时的伴随症状,如是否有流涕、视力下降等。避免给低龄儿童使用成人药物,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儿童头痛治疗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如适当休息、按摩等。

2.孕妇:孕妇头痛可能与激素变化、血压升高有关。出现头痛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因为很多药物可能对胎儿发育有影响。可通过适当散步、放松心情等方式缓解头痛,若头痛严重,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3.老年人:老年人头痛可能是脑血管疾病的先兆,如脑梗死、脑出血等。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病史的老人,若出现头痛,应尽快就医。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下降,药物代谢能力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