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好发于夏秋季。主要表现为急起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婴幼儿常有高热惊厥,年长儿可诉咽痛、吞咽困难。检查可发现口腔黏膜充血,咽峡部、软腭、悬雍垂等处有2~4mm大小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一般为4~6日。部分手足口病患儿以疱疹性咽峡炎为首发症状,随后可在手掌、足底、臀部等部位出现皮疹。
肠道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次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等而感染。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
疱疹性咽峡炎一般预后良好,主要为对症治疗,可给予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蓝芩口服液等。若患儿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呕吐、易惊、呼吸急促等症状,需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