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骨突出是什么
牙槽骨突出是一种口腔颌面部的常见状况,从解剖学角度来看,牙槽骨是颌骨包围和支持牙根的部分。牙槽骨突出可能表现为上颌前突、下颌前突等不同类型。
成因方面
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牙槽骨突出的遗传倾向,后代出现牙槽骨突出的概率相对较高。例如,某些遗传性的牙颌面发育异常疾病可能导致牙槽骨突出,这与基因的传递有关,基因决定了颌骨的生长发育模式,若遗传了相关的异常基因,就可能引发牙槽骨突出。
不良习惯:长期的不良口腔习惯也可能促使牙槽骨突出。比如长期吮指、口呼吸等。儿童时期长期吮指会影响上颌骨的正常发育,导致上颌骨发育受限,相对下颌骨突出,从外观上表现为牙槽骨突出;口呼吸的患者,由于空气从口腔进入,使得上牙弓受到向下的压力,而缺乏正常的向上的唇颊肌压力,久而久之会引起上颌牙弓狭窄、前突,进而导致牙槽骨突出。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不良习惯的影响程度不同,儿童时期的不良习惯对牙槽骨发育的影响更为关键,因为此时颌骨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
疾病因素:某些疾病也可能引发牙槽骨突出。例如,垂体功能亢进症,患者体内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会导致全身骨骼过度生长,包括牙槽骨,从而出现牙槽骨突出的情况;另外,一些口腔内的肿瘤性病变,也可能影响牙槽骨的正常结构和生长,导致牙槽骨突出。
临床表现及影响
外观影响:牙槽骨突出会对面部外观产生明显影响。上颌牙槽骨突出可能表现为“龅牙”,患者侧面看面部突度异常,影响面部美观;下颌牙槽骨突出则可能表现为下颌前突,从正面看面部下1/3比例不协调。不同性别在外观上的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男性和女性的面部骨骼结构不同,牙槽骨突出带来的外观影响在视觉上会因性别而有不同的感知,但本质都是对面部美观的破坏。对于儿童,牙槽骨突出可能会影响其心理发育,因为面部外观的异常可能导致儿童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对于成年人,可能会影响其社交、职业等方面,因为面部美观是影响人际交往和职业形象的一个因素。
口腔功能影响:牙槽骨突出还可能影响口腔功能。上颌牙槽骨突出可能导致咬合关系异常,上下牙齿不能正常咬合,影响咀嚼功能,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营养吸收;下颌牙槽骨突出也会引起咬合紊乱,不仅影响咀嚼,还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等问题,出现关节疼痛、弹响等症状。在不同年龄阶段,口腔功能受影响的程度不同。儿童时期牙槽骨突出导致的咬合紊乱会影响牙齿的正常萌出和排列,进而影响颌骨的进一步发育;成年人牙槽骨突出引起的咬合问题可能会逐渐加重颞下颌关节的负担,导致颞下颌关节病变逐渐恶化。
诊断与检查
临床检查:医生会通过视诊、触诊来初步判断牙槽骨突出的情况。视诊可以观察面部的整体形态,包括侧面和正面的面部轮廓;触诊则可以感受牙槽骨的质地、突出的部位等。例如,医生会用手指触摸牙槽骨,判断其突出的程度和范围。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临床检查的重点略有不同。儿童时期检查要关注颌骨的生长发育情况,判断是否处于生长发育期以及生长发育的趋势;成年人则更关注牙槽骨突出对口腔功能和美观的影响程度。
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有曲面体层片、头颅侧位片等。曲面体层片可以全面观察上下颌牙齿、牙槽骨及颌骨的整体情况,了解牙槽骨的形态、牙齿的排列等;头颅侧位片则可以精确测量颌骨的各项角度和线距,如SNA角、SNB角、ANB角等,通过这些角度的测量来准确评估牙槽骨突出的程度和类型,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在儿童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特别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因为儿童对辐射较为敏感,需要采用合适的防护措施并选择合适的检查参数;成年人的影像学检查相对儿童来说辐射剂量的考虑相对灵活,但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