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少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每次行经的天数短于2天,月经量少于20毫升,经血呈暗紫色或粉色。月经量少的原因有很多,如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结核、多次人工流产后刮宫过度、卵巢功能衰退等。月经量少可能会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和身体健康,需要及时调理。以下是一些通过食补缓解月经量少的方法:
1.气血两虚型: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食疗方:当归生姜羊肉汤。组成:当归3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用法:将羊肉洗净切块,与当归、生姜一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煮至羊肉熟烂,加盐调味即可。功效:温中补血,调经止痛。适用于气血两虚型月经量少。
2.肾虚型:月经量少,色淡红或黯红,质薄,腰膝酸软,足跟痛,头晕耳鸣,舌质淡,苔薄白。食疗方:杜仲寄生粥。组成:杜仲20克,桑寄生15克,粳米100克,大枣5枚。用法:将杜仲、桑寄生洗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加入粳米、大枣,继续煮至粥熟烂,加盐调味即可。功效:补益肝肾,固冲调经。适用于肾虚型月经量少。
3.血瘀型:月经量少,色紫黑有块,经行腹痛,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涩。食疗方:益母草煮鸡蛋。组成:益母草30克,鸡蛋2个。用法:将益母草洗净,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将鸡蛋打入药液中,煮熟即可。功效:活血调经,化瘀止痛。适用于血瘀型月经量少。
需要注意的是,食补只能起到辅助调理的作用,如果月经量少的症状比较严重,或者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保暖,避免受寒,经期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节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