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长小白点点,可能是以下原因引起:
1.粟丘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新生儿更为常见,表现为坚实的丘疹,表面光滑,呈肤色或淡黄色。通常无自觉症状,可不予处理,也可通过消毒后用针挑破表皮,剔出黄白色小颗粒。
2.粉刺:与毛囊一致的圆锥形丘疹,不发红,无明显自觉症状。可外用维A酸乳膏、过氧化苯甲酰等药物治疗。
3.传染性软疣:表现为半球形丘疹,中央有脐凹,可挤出乳酪样物质。可通过夹除、冷冻、激光等方法治疗。
4.痤疮:在青春期时,体内雄激素水平增加,导致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口角化堵塞,从而形成痤疮。痤疮可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多种形式。可外用阿达帕林凝胶、过氧化苯甲酰凝胶等药物,严重者可口服异维A酸等药物治疗。
5.汗管瘤:为小汗腺导管的一种腺瘤,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好发于女性,青春期发病。通常对称性分布于下眼睑,也可累及面颊部、颈部和前胸。表现为肤色或淡黄色的半球形丘疹,质较硬。一般无需治疗,必要时可通过激光、冷冻等方法去除。
6.白色糠疹:可能与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日晒等因素有关。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色素减退斑,上覆少量鳞屑。一般可自行消退,可外用润肤霜,也可短期外用弱效糖皮质激素。
7.扁平苔藓: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免疫、感染、内分泌、精神等因素有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好发于中年人。表现为多角形紫红色扁平丘疹,可融合成片,有蜡样光泽,可伴有瘙痒。可外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
8.白癜风: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精神等因素有关。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好发于青壮年。表现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色素脱失斑,呈乳白色,白斑中毛发可变白。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可通过光疗、移植等方法治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脸上的小白点点持续不消失或逐渐增多,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摩擦,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