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胃镜检查术

超声胃镜检查术

超声胃镜检查术是一种将胃镜和超声技术相结合的检查方法。它通过内镜先端的超声探头,获取胃肠道壁层的组织学特征及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从而提高对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一、检查前准备

1.患者准备

-禁食禁水:检查前6-8小时需禁食,检查前4小时禁水,以避免检查时发生呕吐误吸。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年龄严格控制禁食禁水时间,确保安全。

-告知病史:患者需向医生详细告知病史,包括是否有心脏病、高血压、出血性疾病等,因为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检查的安全性和操作难度。例如,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心血管系统的负担需要特别关注;高血压患者需控制好血压在合适范围后再进行检查。

-签署知情同意书:让患者了解检查的目的、过程、风险等,签署知情同意书。

2.设备准备:检查前要确保超声胃镜设备性能良好,超声探头需进行常规的消毒等准备工作。

二、检查过程

1.进镜:医生将超声胃镜经口腔插入食管、胃内,按照胃镜检查的常规操作进镜,观察胃肠道黏膜病变情况。

2.超声探查:到达病变部位或需要检查的部位后,通过内镜的操作旋钮调节超声探头的位置和角度,启动超声系统,获取相应部位的超声图像。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进镜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儿童的消化道黏膜。例如,儿童的消化道相对较娇嫩,进镜时速度要慢,动作要轻柔。

三、临床应用

1.消化道病变诊断

-胃部病变:可以鉴别胃部隆起性病变是来源于黏膜层、黏膜下层还是肌层等,有助于区分是平滑肌瘤、间质瘤还是胃癌等。通过超声图像可以观察病变的大小、边界、内部回声等特征,例如胃癌在超声胃镜下可能表现为胃壁增厚,层次结构破坏等超声图像特征。

-食管病变:能帮助诊断食管黏膜下病变的性质,判断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食管恶性肿瘤的分期等有重要价值。

2.周围脏器病变诊断:可以观察胃肠道周围邻近脏器如胰腺、肝脏等的病变情况,对于胰腺肿瘤的诊断和分期有重要意义,能够清晰显示胰腺肿瘤与周围血管等结构的关系。

四、检查后注意事项

1.术后禁食:检查结束后,患者需禁食2小时,待咽部麻醉作用消失后可进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儿童患者术后要特别注意饮食的温度和质地,避免刺激消化道。

2.观察症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痛、呕血、黑便等症状。如果儿童患者出现哭闹不止、拒食等异常表现,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3.并发症观察:注意观察有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加强病情监测,如高血压患者要观察血压变化等。

五、优势与局限性

1.优势

-准确性高:能够提供胃肠道壁层次结构及周围脏器的超声信息,比普通胃镜能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的性质和范围。例如,对于一些小的黏膜下病变,普通胃镜可能难以准确判断其来源层次,而超声胃镜可以清晰显示。

-定位准确:可以准确对病变进行定位,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2.局限性

-操作难度:对医生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医生同时掌握胃镜操作和超声诊断技术。

-视野局限:超声图像的视野相对有限,对于一些复杂病变的全面评估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总之,超声胃镜检查术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但在检查前后需要严格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和观察,以确保检查的安全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