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酶偏高有危害性吗

一、心肌酶的组成及常见相关指标意义

心肌酶包含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等多种酶。其中,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其升高高度提示心肌细胞受损;LDH虽非心肌特异性酶,但在心肌损伤时也会升高。

二、心肌酶偏高的危害性分情况阐述

(一)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危害

当因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时,CK-MB等心肌酶会显著升高,这会严重影响心脏正常功能,可引发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进而可能导致患者猝死;还会使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引发心力衰竭,出现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严重威胁生命。

(二)病毒性心肌炎相关危害

由病毒感染等引发病毒性心肌炎时,心肌酶偏高提示心肌细胞受损,会导致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影响全身血液供应,患者可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若病情进展,可能发展为心源性休克,对儿童而言还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因心肌功能受影响会间接导致全身供血供氧不足,阻碍身体正常代谢与生长。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影响

女性妊娠期:妊娠期女性心肌酶偏高会加重心脏负担,可能引发心功能不全,不仅影响自身健康,还会对胎儿的供血供氧产生不利影响,增加早产、胎儿宫内发育受限等风险。

有基础心血管疾病者:本身患有冠心病、心肌病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心肌酶偏高会使原有病情恶化,加速心脏功能的衰退,增加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

儿童群体:儿童心肌酶偏高多由病毒感染等引起,若未及时干预,除了可能出现上述心肌炎相关危害外,还可能因心肌长期受损影响心脏结构发育,导致慢性心脏问题,如扩张型心肌病等,影响未来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不健康人群:长期熬夜、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心肌酶暂时偏高,若不纠正,会逐渐损伤心肌,使心肌细胞持续受损,增加日后患慢性心脏病的风险,如冠心病的发病几率可能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