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药物干预措施
1.优化睡眠环境:确保卧室保持安静、黑暗且温度适宜,一般建议卧室温度维持在18~25℃。合适的环境能为入睡营造良好基础,例如儿童需关注床铺的舒适度,成人则要避免卧室有强光等干扰因素。
2.建立规律作息:每天尽量在固定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包括周末也应遵循,这有助于调整人体生物钟。对于儿童而言,长期规律作息对其生长发育有益;成人则利于维持正常生理节律。
3.身心放松练习: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放松身心。深呼吸时缓慢吸气使腹部隆起,再缓慢呼气,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冥想可专注于自身呼吸或简单意象,能缓解紧张情绪、减轻精神压力,对各年龄段人群均适用,尤其对因焦虑情绪影响睡眠的人群效果较好。
4.适度运动调节:下午或傍晚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约30分钟,但需注意避免临近bedtime进行剧烈运动。运动能促进身体代谢、增强体质,但运动时间需合理安排,防止因运动过度兴奋而影响入睡。
5.规避刺激因素:睡前应避免摄入咖啡因、尼古丁及大量液体。咖啡因会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睡眠,像含咖啡的饮料、巧克力等需注意;吸烟产生的尼古丁也有类似兴奋作用;睡前大量喝水可能导致夜间频繁起夜,影响睡眠连续性。
二、药物干预相关要点
若非药物干预效果欠佳,可考虑药物干预,但需谨慎选择。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一般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成人若需用药,需经医生评估后选择合适药物,医生会综合考量患者年龄、病史等因素来决定是否用药及选用何种药物,具体药物由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开具,患者不可自行随意使用助眠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