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恶露不尽的原因
产后恶露持续时间一般为4-6周,总量为250-500ml。若产后恶露持续时间延长、量增多或出现异味等异常情况,即为恶露不尽,常见原因如下:
胎盘、胎膜残留:胎儿娩出后,胎盘、胎膜若部分残留于宫腔内,会影响子宫复旧,导致子宫收缩不良,从而引起恶露不尽。研究表明,胎盘、胎膜残留是导致产后恶露不尽的常见原因之一,发生率约为5%-10%。多见于经产妇、多次流产史者等。
子宫复旧不全:正常情况下,产后子宫会逐渐收缩恢复至未孕状态。若子宫肌纤维缩复不良,会导致子宫复旧不全,表现为恶露持续时间延长,且可能伴有腰痛、下腹坠胀等症状。子宫复旧不全的发生与多胎妊娠、羊水过多、产程延长等因素有关,产妇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时也易出现子宫复旧不全。
宫腔感染:产后产妇身体抵抗力下降,若不注意会阴清洁卫生,容易发生宫腔感染。细菌等病原体在宫腔内滋生繁殖,会引起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等,炎症刺激会导致恶露增多、有异味,且产妇可能伴有发热、下腹痛等症状。宫腔感染多见于产后有胎膜早破、产程延长、多次阴道检查等情况的产妇。
产后恶露不尽的表现及相关检查
表现:恶露不尽主要表现为恶露持续时间超过6周仍未干净,恶露的量、颜色、性状也会发生异常改变。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若恶露有臭味,提示可能存在宫腔感染;若恶露量较多,颜色鲜红,可能是胎盘、胎膜残留所致。
相关检查
-B超检查:通过B超可以了解宫腔内是否有残留的胎盘、胎膜组织,以及子宫复旧的情况。B超检查是诊断产后恶露不尽常用的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宫腔内的状况,准确率较高。
-血常规检查:若存在宫腔感染,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有助于判断是否有感染存在。
产后恶露不尽的处理原则
针对胎盘、胎膜残留:若残留组织较少,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如缩宫素等,促进残留组织排出;若残留组织较多,一般需要行清宫术,清除宫腔内的残留组织,以促进子宫复旧。
针对子宫复旧不全:可通过按摩子宫、使用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等方法促进子宫复旧。同时,产妇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适当活动,有助于子宫复旧。
针对宫腔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同时,要加强会阴清洁护理,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不同人群产后恶露不尽的注意事项
产妇年龄:年轻产妇身体状况相对较好,恢复能力较强,但也不能忽视产后护理;高龄产妇身体机能下降,子宫复旧能力相对较弱,出现恶露不尽的风险可能更高,需要更加密切观察恶露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性别:产后恶露不尽主要与产妇自身的生殖系统恢复情况等有关,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产妇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影响身体恢复,若产妇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可能会影响子宫收缩,加重恶露不尽的情况,因此需要关注产妇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
生活方式:产后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同时,要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有助于身体恢复。避免过早从事重体力劳动,以免影响子宫复旧。
特殊人群风险:对于有剖宫产史的产妇,发生恶露不尽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因为剖宫产手术可能会增加宫腔感染、子宫复旧不全等的发生几率。剖宫产产妇要更加注意术后伤口护理,以及恶露的观察,若出现恶露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
用药禁忌:产后用药需要谨慎,尤其是一些可能影响哺乳的药物。在使用促进子宫收缩或抗感染药物时,要告知医生自己正在哺乳的情况,医生会选择对哺乳影响较小的药物。
量化细节和病史:若产妇有既往宫腔手术史、子宫肌瘤等病史,发生产后恶露不尽的风险可能增加。对于有这些病史的产妇,产前要向医生详细告知病史,产后要更加密切监测恶露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