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步观察与初步处理
1.观察呕吐情况
-首先观察呕吐的频率、呕吐物的性状等。如果是偶尔1-2次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孩子精神状态尚可,可能是饮食不当等轻微原因引起。对于小婴儿,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呛咳情况,因为婴儿呕吐易发生呛咳导致窒息风险。
-若呕吐频繁,如半小时内多次呕吐,或者呕吐物含有胆汁、血性物质等异常性状,需高度重视。
2.保持呼吸道通畅
-让孩子采取合适体位,对于能坐起或大一些的孩子,可让其身体前倾;小婴儿则应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进入气管引起窒息。
二、饮食调整
1.短暂禁食
-如果孩子刚发生呕吐,可短时间禁食(一般1-2小时),让胃肠道得到一定休息。但要注意少量多次给孩子喝清水,防止脱水,每次可喂5-10ml,每隔10-15分钟喂一次。
-对于婴儿,要避免在禁食期间过度安抚导致再次刺激胃肠道引起呕吐。
2.逐步恢复饮食
-禁食后若孩子无再次呕吐,可开始尝试喂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等。开始量要少,逐渐增加。对于较大儿童,避免给予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难以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等。婴儿则继续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但要注意喂养量和频率适当减少,由少到多逐渐恢复正常喂养量。
三、及时就医的情况
1.出现严重症状
-当孩子出现持续高热(体温超过38.5℃且持续不退)、精神萎靡、嗜睡、抽搐、尿量明显减少(婴儿6小时无尿,幼儿8小时无尿等)等情况时,应立即就医。例如,孩子呕吐同时伴有高热,可能是胃肠道感染合并全身感染,需要及时明确病因进行治疗。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孩子,如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患儿出现呕吐,更要及时就医,因为基础疾病患儿呕吐可能会加重病情。
2.呕吐伴随其他严重表现
-若孩子呕吐伴有剧烈头痛、前囟饱满(多见于婴儿)等,要考虑颅内病变可能,需尽快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头颅CT等。
四、不同年龄段特殊注意事项
1.婴儿
-婴儿呕吐时要特别注意臀部护理,因为频繁呕吐易刺激臀部皮肤引起红臀。每次呕吐后要用温水清洗臀部,保持干燥。同时,婴儿呕吐可能与喂养方式不当有关,如喂奶过快、喂奶量过多、喂奶时吞入大量空气等,要注意调整喂养方式,喂奶后要竖抱拍嗝,排出胃内空气。
2.幼儿及儿童
-幼儿和儿童呕吐时要关注其心理状态,避免因呕吐产生恐惧心理。要耐心安抚孩子,同时观察孩子呕吐后的情绪变化等。如果是学龄儿童,要了解其近期是否有不洁饮食史、是否接触过患病人员等情况,这些信息对医生判断病情有帮助。
总之,孩子呕吐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密切观察孩子状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必要时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