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症状主要表现为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1.疼痛部位:右侧多于左侧,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发病最为常见,第一支者少见。其分布以右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发生的机率最高,亦有双侧三叉神经痛者。
2.疼痛性质:如刀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
3.诱发因素: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
4.扳机点:触发点亦称“扳机点”,常位于上唇、鼻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激发疼痛发作。
5.表情和颜面部变化:在发作时,患者受累的半侧面部可呈现痉挛性扭曲,发作终止后,有时会出现交感神经症侯,主要的表现为患侧面部先发白,然后潮红,结膜充血,并伴有流泪、流涕、流涎等。有时出现所谓三叉神经、面肌痉挛性痛性抽搐、植物神经症。
针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神经阻滞疗法、射频电凝疗法、手术疗法等方法。
1.卡马西平:为三叉神经痛首选的药物。开始每日2次,以后可每日3次。每日0.1~0.2g,分2~3次服用,每日极量1.0g。
2.苯妥英钠: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同时也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常用药物之一。初量每次100mg,每日2次,服2~3日后每天增加100mg,直到疼痛控制,维持量每日0.6~1.2g,分次服用。
3.氯硝西泮:氯硝西泮是一种苯二氮䓬类药物,具有抗惊厥、抗癫痫、抗焦虑、镇静催眠、中枢性骨骼肌松弛和暂时性记忆缺失等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三叉神经痛应尽可能避免刺激扳机点,用温水洗脸、刷牙,避免冷水刺激,注意气候变化,避免风吹、和寒冷气候对颜面部的刺激,外出时戴口罩或头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