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评估

1.症状表现

-慢性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初期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部分患者无咳嗽症状,但肺功能显示有气流受限。

-咳痰:咳嗽后通常咳少量黏液性痰,部分患者在清晨较多;合并感染时痰量增多,常有脓性痰。

-气短或呼吸困难:这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早期仅于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喘息;胸部紧闷感通常于劳力后发生,与呼吸费力、肋间肌等容性收缩有关。

-全身性症状:在疾病的临床过程中,特别在较重患者,可能会发生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合并感染时可咳血痰或咯血。

2.风险因素暴露史

-吸烟史:长期吸烟是慢阻肺最重要的环境发病因素,吸烟者慢性咳嗽、咳痰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

-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暴露:接触职业性粉尘及化学物质,如烟雾、变应原、工业废气及室内空气污染等,浓度过高或时间过长时,均可能产生与吸烟类似的慢阻肺。

-空气污染:农村地区使用生物燃料烹饪、取暖产生的室内空气污染可能与慢阻肺的发生有关。城市中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气等空气污染也可能参与慢阻肺的发生发展。

-呼吸道感染:儿童期重度下呼吸道感染与成年时肺功能降低及呼吸系统症状发生有关。

二、肺功能检查

1.通气功能检测

-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₁)/用力肺活量(FVC)<0.70是判断持续气流受限的主要指标。

-肺总量(TLC)、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量(RV)增高,肺活量(VC)减低,表明肺过度充气,有参考价值。

2.肺容量检测

-慢阻肺患者肺总量、功能残气量和残气量增高,肺活量减低。

3.弥散功能检测

-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及DLco与肺泡通气量(VA)比值(DLco/VA)下降,该项指标对诊断有参考价值,也可用于评估肺气肿的严重程度,在早期慢阻肺时可有下降;晚期时由于肺泡及毛细血管大量丧失,弥散面积减少,DLco明显降低。

三、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慢阻肺早期X线胸片可无明显变化,以后出现肺纹理增多、紊乱等非特异性改变;也可出现肺气肿改变。X线胸片改变对慢阻肺诊断特异性不高,主要用于确定肺部并发症及与其他疾病鉴别诊断。

2.胸部CT检查

-HRCT对辨别小叶中心型或全小叶型肺气肿及确定肺大疱的大小和数量,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慢阻肺与其他肺部疾病鉴别诊断,但CT检查不作为慢阻肺的常规检查。高分辨率CT(HRCT)对诊断早期肺气肿价值较大,比普通CT更敏感。

四、血气分析

-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血气分析可判断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碱平衡失调及呼吸衰竭的类型。pH和碱剩余(BE)降低、碳酸氢根(HCO₃⁻)及PaCO₂升高,提示呼吸性酸中毒。失代偿期可有血氧分压(PaO₂)下降、血氧饱和度(SaO₂)降低;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pH可有明显降低。

五、其他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核左移;部分患者有红细胞增多或(和)血红蛋白增高。

-痰液检查:合并细菌感染时,痰涂片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痰培养可检出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