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骨髓炎是一种骨骼感染性疾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以下是关于急性骨髓炎的一些信息:
1.症状:
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寒战。
疼痛:患肢疼痛剧烈,呈持续性,活动时加剧。
红肿:患肢皮肤发红、肿胀,皮温升高。
功能障碍:患者因疼痛而拒绝活动患肢,出现跛行或不敢站立。
2.病因:
血源性感染: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如疖、痈、扁桃体炎等)通过血液循环播散到骨骼,引发急性骨髓炎。
创伤性感染:骨折、手术或其他外伤后,细菌直接进入骨骼,导致感染。
邻近组织感染蔓延:如脓性指头炎、骨髓炎等可直接蔓延至骨骼。
3.诊断:
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影像学检查:X线、CT、磁共振成像(MRI)等可帮助诊断骨髓炎,并确定病变范围。
骨髓穿刺活检:对于诊断不明确的病例,可进行骨髓穿刺活检,以明确病原体。
4.治疗:
一般治疗:休息、抬高患肢、给予营养支持等。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
手术治疗:对于有脓肿形成或窦道形成的病例,需进行手术切开引流或病灶清除术。
需要注意的是,急性骨髓炎的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此外,预防急性骨髓炎的发生也非常重要,包括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治疗感染灶、避免外伤等。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