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哮喘的缓解吸入类药物有哪些

一、短效β₂受体激动剂

1.作用机制: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₂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的环磷腺苷(cAMP)含量增加,游离钙减少,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是缓解哮喘急性症状的首选药物。

2.代表药物:沙丁胺醇,它可以迅速缓解支气管痉挛,起效快,吸入后1-5分钟即可起效,作用持续时间约4-6小时。对于儿童哮喘患者,也有沙丁胺醇的雾化剂型可供使用,能有效缓解喘息症状。但需要注意,长期单独使用短效β₂受体激动剂会导致β₂受体功能下调,影响疗效,所以不推荐单独长期使用。

二、短效抗胆碱能药物

1.作用机制:通过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起到舒张支气管的作用,其舒张支气管的作用比β₂受体激动剂弱,但持续时间较长。

2.代表药物:异丙托溴铵,可与β₂受体激动剂联合使用治疗哮喘急性发作,能增强支气管舒张作用,使症状缓解更明显。对于有青光眼、前列腺增生的老年哮喘患者,使用异丙托溴铵时需要谨慎,因为抗胆碱能药物可能会加重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升高,以及导致前列腺增生患者排尿困难。

三、短效茶碱类药物

1.作用机制:茶碱类药物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减少cAMP的水解,使细胞内cAMP含量升高,气道平滑肌舒张;同时还能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增强呼吸肌的收缩力等多种机制发挥平喘作用。

2.代表药物:氨茶碱,可用于哮喘的缓解治疗,但由于其治疗窗较窄,个体差异大,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刺激(恶心、呕吐等)、心血管系统反应(心悸、心律失常等)等。在儿童哮喘患者中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剂量的调整,因为儿童对茶碱的清除率较高,需要根据体重等因素精确计算剂量,且要密切监测血药浓度,避免出现中毒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