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怎么办

一、哮喘的定义与基本认识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特征为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患者常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儿童哮喘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且与儿童的呼吸系统发育特点、接触过敏原等因素密切相关。例如,有家族哮喘病史的儿童,其发病风险可能高于无家族史的儿童。

二、哮喘的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过敏原

-室内过敏原:对于有哮喘的患者,应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扫灰尘,使用防螨寝具,如防螨床罩、枕头套等,以减少尘螨及其排泄物引发的过敏反应。尘螨是室内常见的过敏原之一,据研究,室内尘螨数量与哮喘发作频率呈正相关。

-室外过敏原:在花粉传播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如果必须外出,可佩戴口罩。此外,避免接触霉菌,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防止霉菌滋生。

-食物过敏原:对于明确对某种食物过敏的哮喘患者,应严格避免食用该食物。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包括牛奶、鸡蛋、海鲜等,儿童对食物过敏原的反应可能更为敏感。

2.改善生活环境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良好。避免在室内吸烟,防止二手烟对气道的刺激。吸烟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有害化学物质,会损伤气道黏膜,诱发哮喘发作。

-注意温度和湿度的调节,适宜的室内温度一般在18~22℃,湿度在50%~60%较为合适。过于干燥或潮湿的环境都可能诱发哮喘。

三、哮喘发作时的应对方法

1.保持冷静

-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陪同人员,都应保持冷静,避免惊慌失措,因为紧张情绪可能会加重哮喘症状。患者应尽量放松身体,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坐位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

2.使用缓解药物

-随身携带缓解哮喘症状的药物,如短效β₂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当哮喘发作时,立即使用该药物,通过舒张气道平滑肌,迅速缓解喘息等症状。但需要注意,此类药物应按需使用,不能过度依赖,且使用时应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或医生的指导。

3.及时就医

-如果哮喘发作较为严重,经使用缓解药物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口唇发绀等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前往医院就诊。在等待急救的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患者呼吸通畅,继续给予必要的药物缓解症状。

四、哮喘的长期管理

1.遵循医嘱规范用药

-对于需要长期控制哮喘的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嘱咐规范使用控制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气雾剂)等。这些药物可以减轻气道炎症,控制哮喘的发作。不同年龄的患者在用药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剂型和剂量调整。例如,儿童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时,需要选择适合儿童的给药装置,并确保正确的吸入方法,以保证药物能够有效地到达气道。

2.定期复诊

-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调整治疗方案。通过定期复诊,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气道炎症控制情况、肺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例如,通过肺功能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气流受限程度,从而调整药物治疗。

3.监测病情

-患者应学会自我监测病情,如记录哮喘发作的频率、严重程度、发作时间等。通过监测病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哮喘控制状况,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例如,如果发现哮喘发作频率增加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五、特殊人群哮喘的注意事项

1.儿童哮喘

-儿童哮喘患者的家长应更加注重日常护理。要确保儿童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营养均衡,同时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在生活环境中,要保持室内清洁、通风良好。儿童用药时,要严格按照儿童的剂量使用,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例如,儿童使用的吸入装置需要家长协助正确操作,以保证药物的有效吸入。

2.老年哮喘

-老年哮喘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哮喘时,要考虑到这些基础疾病对药物治疗的影响。例如,某些治疗哮喘的药物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老年患者使用时需要密切监测心血管功能。同时,老年患者的气道黏膜更为脆弱,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老年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可能相对较弱,家属应协助患者做好病情监测和日常护理。

3.妊娠期哮喘

-妊娠期哮喘患者的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因为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在选择治疗药物时,应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同时,要密切监测孕妇的哮喘控制情况和胎儿的发育状况。妊娠期哮喘患者的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哮喘的发作,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孕妇在生活中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stress对哮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