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压缩骨折如何治疗

一、保守治疗

1.绝对卧床休息:患者需严格卧硬板床8~12周,仰卧位时可于腰部下方垫薄枕以维持生理曲度,侧卧位时需保持脊柱呈直线状态。卧床期间需密切预防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尤其老年人或合并基础疾病者需加强监测与护理。

2.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装置对抗肌肉痉挛,恢复脊柱正常序列,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适用于无神经损伤的轻度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牵引重量与时间需由医生依患者具体情况调整。

3.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缓解疼痛,需注意药物可能引发的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合并骨质疏松者可适当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

4.康复锻炼:早期开展四肢肌肉等长收缩锻炼以预防肌肉萎缩;卧床2~3周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如五点支撑法等),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避免过早过度活动致骨折移位。

二、手术治疗

1.微创椎体成形术:经皮穿刺将骨水泥注入压缩椎体,恢复椎体高度、增强稳定性并缓解疼痛,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且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该术式创伤小、恢复快,但需警惕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

2.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针对骨折块压迫神经、多节段腰椎压缩骨折或脊柱不稳定等情况,通过切开暴露骨折部位复位并使用内固定装置维持脊柱稳定性。术后恢复周期较长,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充分评估患者全身状况。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常合并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治疗时需兼顾基础疾病控制。保守治疗需强化护理预防并发症,手术治疗需严格评估风险,术后康复宜缓慢并注重骨密度改善。

2.儿童患者:腰椎压缩骨折少见,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优先选择保守治疗,严格制动并定期复查以评估骨折愈合及脊柱生长情况,避免过早负重影响脊柱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