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药物干预快速退烧
1.物理降温:可使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利用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擦拭时注意用温水,避免儿童使用酒精擦浴,以防皮肤吸收导致不适;对于高热儿童,还可采用退热贴贴于额头,辅助降温。
2.补充水分:发热时身体代谢加快且易失水,需多饮用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保证水分摄入,既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又能通过出汗、排尿等方式帮助散热以降低体温,尤其适用于各年龄段人群,儿童可少量多次饮水。
二、药物干预辅助退烧(仅提及药物名称)
1.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退热作用,能有效降低体温,需注意严格按照适用年龄范围使用,避免超龄误用。
2.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同样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退热,相较于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持续时间可能更长,但也需遵循年龄限制使用,儿童使用时要确保在适用月龄范围内。
三、特殊人群退烧注意事项
1.儿童: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方式退烧,如物理降温等,药物使用需格外谨慎,严格遵循药物适用年龄,避免自行随意用药,若发热持续或体温过高,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后指导合理用药;同时,儿童发热时要密切观察精神状态、体温变化等,若出现嗜睡、惊厥等异常情况需立即处理。
2.老年人:老年人发热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退烧过程中要注意监测体温变化,补水时需缓慢适量,防止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心脏负担,药物使用需咨询医生,因为老年人可能存在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药物代谢能力下降,需调整用药方案以确保安全有效退热。
3.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发热患者,退烧时不仅要关注体温下降,还需兼顾基础疾病的控制,物理降温或药物使用都要谨慎,物理降温时避免局部过冷刺激引发不适,药物选择需考虑对基础疾病的影响,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退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