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上吐下泻怎么办

一、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小朋友上吐下泻时,首先要观察精神状态、呕吐和腹泻次数、有无脱水表现等。若精神尚可,呕吐腹泻次数不多,无明显脱水症状,可先在家护理;若精神萎靡、频繁呕吐、腹泻量大、出现眼窝凹陷、口唇干燥、尿量明显减少等脱水表现,或伴有高热、腹痛剧烈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二、饮食调整

年龄因素:对于小婴儿,若母乳喂养,可继续母乳喂养,少量多次喂养;人工喂养的婴儿,可暂时更换为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较大婴儿和幼儿,应暂时避免食用油腻、辛辣、难以消化的食物,可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面条等,避免加重胃肠道负担。

控制进食量: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减轻胃肠道消化负担。

三、补充水分

预防脱水:上吐下泻易导致水分丢失,要及时补充水分。可以给小朋友喝口服补液盐,按说明书配制,少量多次饮用,以预防和纠正脱水。如果没有口服补液盐,也可以用米汤加盐的方式补充,每500毫升米汤加1.75克盐(约半啤酒瓶盖的量)。

四、腹部护理

保暖:注意腹部保暖,可使用肚兜或热水袋(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热敷腹部,缓解因胃肠道痉挛引起的腹痛,尤其要考虑小朋友腹部娇嫩,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特点。

五、及时就医的情况

当小朋友上吐下泻伴有持续高热(体温38.5℃以上,且持续不退)、剧烈腹痛、大便带血、频繁呕吐无法口服补液、精神极差等情况时,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由医生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如可能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等,需进行相应的治疗。

六、家庭护理中的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新生儿,其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上吐下泻更容易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护理时要更加谨慎,一旦出现上吐下泻情况,应及时咨询儿科医生,严格按照医生指导进行处理,不能自行随意用药或护理。而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患有先天性胃肠道疾病等,上吐下泻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并向医生详细告知既往病史,以便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