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面瘫?

面瘫的定义

面瘫是一种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它是由于面神经受损导致面部肌肉运动丧失的一种常见病症。

面瘫的分类及病因

中枢性面瘫

病因:主要是由脑血管病、颅内肿瘤、脑外伤、炎症等病变引起。例如,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影响了脑部支配面部神经的中枢区域,导致面部肌肉运动障碍。

人群特点: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有基础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相对更易出现,年龄越大,血管病变风险可能越高。

周围性面瘫

病因:最常见的是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通常认为是由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因素引起。另外,中耳炎、乳突炎等耳部疾病,面部受冷风吹袭等也可能引发。

人群特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寒冷刺激等因素可能使中青年更容易发病,儿童也可能因病毒感染等原因患周围性面瘫。

面瘫的症状表现

面部肌肉运动异常:患者往往不能完成皱眉、闭眼、鼓腮、吹口哨等动作。比如闭眼时患侧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用力闭眼时眼球会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为贝尔现象。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

面部外观改变: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

面瘫的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会详细检查面部肌肉的运动情况,包括观察面部静态时的外观以及动态时各动作的完成情况,还会检查面神经的反射等。

影像学检查:对于中枢性面瘫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以明确脑部是否存在病变,如脑血管意外、肿瘤等情况;周围性面瘫患者一般通过病史和体格检查基本可诊断,但有时也可能进行耳部相关检查等辅助判断病因。

面瘫的治疗原则

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脑血管病引起的中枢性面瘫,需要针对脑血管病进行相应治疗,如改善脑循环等;如果是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早期可能会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减轻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

康复治疗:在病情稳定后,会进行面部肌肉的康复训练,如通过皱眉、闭眼、鼓腮等动作的训练来促进面部神经功能恢复,还可能采用理疗等方法辅助治疗。

面瘫的预后情况

中枢性面瘫:预后取决于脑部原发病的情况,如果原发病能得到有效控制,部分患者面部功能可能会有一定程度恢复,但可能会遗留一定程度的面部运动障碍;如果原发病严重,预后可能较差。

周围性面瘫: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多数预后良好,约85%的患者可在数周或1-2个月内恢复,年轻患者预后相对较好,而老年患者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时,预后可能会受到影响,恢复时间可能较长,且可能遗留面肌痉挛等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