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的定义
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
甘油三酯
定义: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
意义:为人体提供和储存能量,正常情况下,空腹血清甘油三酯的合适水平<1.70mmol/L,若超过2.26mmol/L则考虑升高,过高的甘油三酯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磷脂
定义: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意义:参与细胞膜的构成与功能维持,对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至关重要,一般在体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其代谢异常也可能影响细胞功能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
固醇类
胆固醇:又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为“好胆固醇”,正常范围男性约0.9~2.19mmol/L,女性约0.9~2.3mmol/L,它有助于将外周组织的胆固醇转运回肝脏进行代谢,从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为“坏胆固醇”,合适水平应<3.37mmol/L,升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类固醇:包括性激素等,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等功能起着重要调节作用,但在血脂相关讨论中,主要关注其与胆固醇等的关联及对整体代谢的影响。
血脂的来源与代谢
来源
外源性:从食物中摄取,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富含脂肪的食物,经消化吸收后进入血液成为血脂的一部分。
内源性:由人体自身合成,主要在肝脏等器官中合成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然后释放入血液。
代谢
甘油三酯在脂蛋白脂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被组织细胞摄取利用或储存;胆固醇则通过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参与运输和代谢,高密度脂蛋白将胆固醇从外周组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清除,低密度脂蛋白将胆固醇转运到外周组织,若转运过多则易导致动脉壁沉积。
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对血脂的影响及应对
年龄
儿童时期,血脂水平相对较低且稳定,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中老年时期,代谢功能逐渐减退,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可能逐渐升高,男性一般在40岁左右、女性在50岁左右后血脂异常的风险增加,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加,肝脏等器官的代谢能力下降,内源性脂质合成相对增多,同时活动量通常减少,脂质消耗降低。老年人应定期监测血脂,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维持血脂正常。
性别
绝经前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血脂水平一般比男性低,尤其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相对较高;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血脂代谢平衡被打破,胆固醇水平逐渐升高,与男性的血脂差异逐渐缩小,因此绝经后女性更需关注血脂变化,积极预防血脂异常相关疾病。
生活方式
饮食:长期高油、高糖、高脂饮食会使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显著升高,如长期大量摄入油炸食品、奶油蛋糕等,应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取。
运动:缺乏运动的人血脂更容易升高,运动可以促进脂质代谢,增加能量消耗,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吸烟:吸烟会影响血脂代谢,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还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吸烟者应尽量戒烟,以改善血脂及血管健康状况。
饮酒:过量饮酒会升高甘油三酯水平,长期饮酒还可能影响肝脏的脂质代谢功能,导致血脂异常,应避免过量饮酒。
血脂异常的危害及预防
危害
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时,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窄,进而影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引发冠心病、脑梗死、肾动脉硬化等疾病,严重威胁健康。
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如前面所述,保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家族血脂异常史、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检测血脂,以便早期发现血脂异常并采取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