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局部皮肤病变
1.肛周湿疹
-原因:多种因素可引起,如局部潮湿、过敏反应等。肛周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比如腹泻患者大便次数多,粪便刺激肛周皮肤;接触某些致敏物质,像使用劣质卫生纸、新换的内裤材质过敏等,都可能引发肛周湿疹,导致肛门痒。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患病,儿童若长时间穿着不透气的尿布,也易诱发肛周湿疹出现瘙痒症状。
-表现:肛周皮肤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急性期可能有渗出,慢性期则表现为皮肤增厚、粗糙、苔藓样变,伴有剧烈瘙痒,尤其在大便后因粪便刺激或局部摩擦,瘙痒感会加重。
2.真菌感染
-原因:当局部皮肤卫生状况不佳,潮湿温暖的环境适合真菌生长繁殖。比如肥胖者肛周皮肤褶皱多,易出汗潮湿;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都可能引发真菌感染,常见的有股癣蔓延至肛周等情况。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若与真菌感染患者接触或自身免疫力较低时也易感染。
-表现:肛周皮肤可出现环状红斑、脱屑,边缘有丘疹、水疱,边界清楚,瘙痒明显,大便后局部摩擦等可能使瘙痒加剧。
二、寄生虫感染
1.蛲虫感染
-原因: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儿童由于卫生习惯不佳,如不勤洗手等,容易感染蛲虫。雌蛲虫常在夜间爬出肛门产卵,刺激肛周皮肤,引起肛门瘙痒,尤其在夜间睡眠时症状更明显,大便后也可能因局部刺激出现瘙痒。
-表现:夜间可在肛周发现白色细小线状的蛲虫,肛门周围皮肤瘙痒,伴有夜间睡眠不安、烦躁等表现,大便后因蛲虫活动或粪便刺激,瘙痒感会加重。
三、肛肠疾病
1.痔疮
-原因:长期便秘、久坐、妊娠等因素可导致痔疮形成。痔疮患者肛门周围静脉丛曲张,大便时可能导致痔疮脱出、摩擦肛周皮肤,或者痔核分泌黏液刺激肛周皮肤,从而引起肛门瘙痒。各年龄段都可能患病,孕妇由于盆腔压力增加,更容易发生痔疮并出现肛门痒的症状。
-表现:可表现为便血、痔核脱出、肛门坠胀感等,同时伴有肛门瘙痒,大便后因粪便擦拭等刺激,瘙痒可能加重。
2.肛瘘
-原因:多由肛周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肛瘘外口会持续流出少量脓性、血性、黏液性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肤,导致肛门瘙痒。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有肛周脓肿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肛瘘进而引起肛门痒。
-表现:肛周可触及条索状瘘管,外口有脓性、血性分泌物渗出,肛门周围皮肤瘙痒,大便后因分泌物刺激或局部清洁不当,瘙痒感加重。
四、全身性疾病
1.糖尿病
-原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尿液中含糖量升高,会刺激肛周皮肤;同时,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真菌生长繁殖,容易并发皮肤感染等问题,从而导致肛门瘙痒。各个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且病情控制不佳时症状更明显。
-表现:除了肛门痒外,还伴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糖尿病典型症状,大便后因局部皮肤受高糖环境或可能存在的感染影响,瘙痒感会加重。
2.肝胆疾病
-原因:如肝硬化、胆石症等肝胆疾病患者,由于胆汁淤积,血液中胆盐含量升高,会沉积于皮肤,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瘙痒,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肛门瘙痒。不同年龄的肝胆疾病患者都有发生肛门痒的可能,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因基础疾病较多,症状相对更复杂。
-表现:除肛门痒外,还伴有黄疸、右上腹疼痛、乏力等肝胆疾病相关症状,大便后因胆汁等因素对肛周皮肤的刺激,瘙痒可能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