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定义是什么

高血压的定义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1.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意义

收缩压:是当心脏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最大压力。它主要反映心脏每搏输出量的多少。例如,正常情况下收缩压应维持在合理范围,若收缩压持续升高,会加重心脏的后负荷,长期可导致心脏肥厚、扩大,增加患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收缩压的正常范围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收缩压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但仍需将其控制在合理水平。

舒张压:是当心脏舒张时,动脉血管弹性回缩时产生的压力。它主要反映外周血管阻力的大小。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时,舒张压会升高,这常见于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高盐饮食者,高盐摄入会导致体内钠水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外周血管阻力,使舒张压升高。

2.高血压的分类

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长期精神紧张、高盐饮食、过量饮酒、肥胖等)有关。遗传因素方面,若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个体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会增加。例如,父母均患有高血压的子女,其患病概率比无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高很多。环境因素中,长期精神紧张会使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物质,导致血压升高;肥胖人群由于体内脂肪堆积,会分泌多种活性物质,影响血压调节,容易引发原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是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高血压的5%-10%。常见的病因有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内分泌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为例,患者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醛固酮,导致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从而引起血压升高。这种类型的高血压可以通过治疗基础疾病来控制血压,当基础疾病得到有效治疗后,血压有可能恢复正常。

3.特殊人群的高血压情况

儿童高血压:儿童高血压相对少见,但也需关注。儿童高血压多为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病因有肾脏疾病等。对于儿童高血压患者,需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不适当的药物,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对其生长发育产生较大影响。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生活方式,如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因为肥胖是儿童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例如,超重或肥胖的儿童,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后,血压有可能得到改善。

老年高血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是收缩压升高明显,脉压差增大。这是因为老年人血管弹性减退,顺应性下降。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治疗时要更加谨慎,因为其血压波动较大,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等情况。在生活方式方面,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注意避免突然改变体位,防止因体位性低血压导致跌倒等意外发生。同时,要密切监测血压,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由于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用药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