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伤口发痒原因
1.组织修复:伤口愈合分阶段,增生期新生血管、神经等组织快速生长,新生神经末梢受刺激,引发痒感,这是伤口正常愈合表现。
2.炎症反应:伤口处免疫细胞聚集清除病原体,释放炎症介质,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痒感,若炎症较重,痒感可能加剧。
3.过敏:对伤口敷料、消毒剂、胶带等接触物质过敏,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来有害物质,启动免疫反应,出现痒感,可能伴有皮疹、红肿等。
二、缓解伤口痒的办法
1.一般护理
保持清洁:用生理盐水轻轻冲洗伤口,去除污垢和分泌物,降低感染风险,减轻痒感。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新生组织。
避免抓挠:抓挠易破坏新生组织,引发感染,使痒感恶性循环。可通过看书、听音乐等分散注意力。
合适敷料:根据伤口类型和阶段选择,保持伤口湿润环境利于愈合,减少痒感。如湿性愈合敷料,能隔绝外界刺激。
2.物理方法
冷敷:在伤口周围用冷毛巾或冰袋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低温使局部血管收缩,降低神经末梢敏感性,减轻痒感,但注意避免冻伤皮肤。
3.药物治疗
外用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软膏,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减轻伤口炎症反应,缓解痒感。
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适用于过敏导致的伤口痒,能阻断组胺与受体结合,减轻过敏症状。
三、不同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自控力差,家长需加强看护,防止抓挠伤口。选择儿童易接受的方式分散注意力,如玩玩具、做游戏。冷敷时密切观察,防止冻伤。药物使用严格遵医嘱,因儿童皮肤薄嫩,药物吸收快,易出现不良反应。
2.老年人
老年人皮肤老化,愈合慢,免疫力低。保持伤口清洁同时,加强营养促进愈合。冷敷温度适当调高,防止因皮肤感觉迟钝致冻伤。使用药物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因老年人常患多种疾病,可能同时服用多种药物。
3.孕妇
孕妇用药需谨慎,很多药物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尽量采用一般护理和物理方法缓解痒感。如需用药,务必咨询医生,权衡利弊后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
4.有基础疾病人群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影响伤口愈合,加重痒感,需严格控制血糖。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伤口易感染,保持清洁同时,密切观察伤口变化,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