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想吐拉肚子

一、病因

1.感染性因素:常见病毒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感染,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感染可引发胃肠道炎症,导致恶心、想吐、拉肚子;

2.食物中毒:食用被细菌、毒素污染或变质的食物后,短时间内出现胃肠道不适,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症状;

3.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生素、化疗药物等可能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想吐及腹泻。

二、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恶心感明显,可伴有呕吐,呕吐物可为胃内容物等,腹泻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性状改变,可为稀便、水样便等,同时可能伴随腹部不适、疼痛等症状。

三、诊断

1.病史询问:了解发病前饮食情况、近期用药史、旅行史等;

2.体格检查:检查腹部有无压痛、肠鸣音情况等;

3.实验室检查:如粪便常规检测有无病原体、血常规看有无感染迹象等。

四、非药物干预

1.休息:保证充足休息,让身体有恢复能量;

2.补液:适当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口服补液盐等,防止脱水;

3.饮食调整:暂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米汤、稀粥等,避免进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加重胃肠道负担。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出现恶心想吐拉肚子时需特别注意补液,防止脱水,因为儿童脱水风险更高,饮食上可给予少量多次易消化食物,如苹果泥等,且儿童用药需谨慎,避免自行使用成人药物;

2.孕妇:孕妇出现该症状需谨慎处理,补液方式可选择温和的补液途径,饮食调整需兼顾孕妇营养需求,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评估是否用药;

3.老年人:老年人出现此情况要关注电解质平衡,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脱水后电解质紊乱风险大,饮食上要选择温和易消化且能保证基本营养的食物,同时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老年人病情变化可能较隐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