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什么意思

肾病综合征是什么意思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特征为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0g/L)、水肿和高脂血症。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可能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有关,机体的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肾脏肾小球的滤过膜等结构,导致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加,使得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例如,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目前认为可能与淋巴细胞功能紊乱有关,导致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影响滤过功能。

-成人的膜性肾病也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类型,其发病机制与自身抗体介导的肾小球基底膜损伤有关,体内产生的一些抗体与肾小球基底膜上的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基底膜上,激活炎症反应,损伤滤过膜。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感染因素:如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乙肝病毒感染后,病毒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引起病变。

-系统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肾脏导致肾病综合征,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这些抗体攻击肾脏组织,引起肾小球损伤,出现大量蛋白尿等肾病综合征表现。糖尿病肾病多见于糖尿病病史较长的患者,糖尿病导致肾小球微血管病变,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球滤过率改变,进而出现蛋白尿等肾病综合征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逐渐发展为肾衰竭。

-药物与毒物:某些药物如含金制剂、青霉胺等可能引起肾病综合征,其具体机制可能与药物作为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形成抗原,引起免疫反应有关;毒物如蜂蛰、蛇毒等也可能损伤肾脏,导致肾病综合征。

二、临床表现

水肿:是肾病综合征常见的首发症状,可轻可重,轻者仅表现为眼睑、面部水肿,重者可出现全身凹陷性水肿,甚至伴有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水肿的发生主要与低蛋白血症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从血管内进入组织间隙有关。儿童患者由于组织疏松,水肿往往更为明显。

大量蛋白尿:尿液中泡沫增多是大量蛋白尿的常见表现,因为尿中的蛋白质增加,使尿液表面张力增大,从而形成较多泡沫。对于成人来说,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5g即可诊断大量蛋白尿,但儿童的尿蛋白定量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一般儿童24小时尿蛋白定量>50mg/kg也可考虑大量蛋白尿。

低蛋白血症:患者血浆白蛋白降低,可出现乏力、营养不良等表现。由于蛋白质丢失,机体营养状况受到影响,儿童患者还可能影响生长发育,表现为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

高脂血症:患者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水平升高,长期高脂血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并发症,尤其是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心血管系统的不良事件。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首先根据临床表现,存在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其中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是诊断的必备条件。然后进行相关检查,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测定、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肾脏病理活检等。肾脏病理活检对于明确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非常重要,不同的病理类型治疗方案和预后不同,例如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在儿童中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较好,而膜性肾病治疗相对复杂,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

鉴别诊断:

-需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蛋白尿相鉴别,如功能性蛋白尿,常见于剧烈运动、发热、寒冷等情况,一般尿蛋白定量较少,去除诱因后蛋白尿可消失;直立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少年,于直立位时出现蛋白尿,平卧后消失,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1g,主要与站立时肾静脉回流受阻等因素有关。还需要与其他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原发病相鉴别,如与狼疮性肾炎鉴别,狼疮性肾炎除了有蛋白尿等肾病综合征表现外,还会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其他表现,如面部红斑、关节疼痛、口腔溃疡等,且自身抗体检查可发现相关特异性抗体;与糖尿病肾病鉴别,糖尿病肾病患者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血糖监测异常等可帮助鉴别。

四、治疗与预后

治疗:

-一般治疗: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水肿明显时需要限制钠盐摄入,一般每日盐摄入<3g。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热量摄入,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儿童患者还需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以支持生长发育。

-对症治疗:利尿消肿,可使用利尿剂,如噻嗪类利尿剂(氢氯噻嗪)、袢利尿剂(呋塞米)等,但使用利尿剂时要注意避免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血钾等情况。对于高脂血症,可使用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但儿童患者使用降脂药物需要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调整饮食等。

-免疫抑制治疗:根据病理类型选择合适的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常用药物,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一般采用泼尼松足量诱导缓解后逐渐减量维持。对于一些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有禁忌证的患者,可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环孢素、他克莫司等。

预后: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预后因病理类型而异。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预后较好,儿童患者大部分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治疗后缓解率高,但容易复发;成人的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缓解率相对儿童较低,复发率也较高。膜性肾病的预后相对较差,部分患者可逐渐进展为肾衰竭,尤其是老年患者、大量蛋白尿持续不缓解、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预后更差。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原发病的控制情况,如糖尿病肾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肾病综合征可能会逐渐进展为肾衰竭;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如果病情控制不稳定,肾病综合征也容易复发且可能影响肾脏功能。儿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生长发育情况,因为肾病综合征本身及治疗药物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生长迟缓等问题,需要定期监测儿童的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同时要注意预防心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