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肌肉骨骼因素
1.床垫问题:不合适的床垫过软或过硬都可能导致晚上睡觉腰疼。过软的床垫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会使脊柱处于不正常的弯曲状态,加重腰部肌肉和椎间盘的负担;过硬的床垫不能贴合身体曲线,也会造成腰部肌肉持续紧张。例如,有研究表明,使用不符合人体工学的床垫人群中,出现夜间腰疼的概率比使用合适床垫人群高[相关研究数据支持]。不同年龄段人群受床垫影响程度不同,年轻人身体柔韧性相对较好,但长期使用不合适床垫也会逐渐出现问题;老年人骨骼肌肉功能退化,更易因床垫问题引发腰疼。
2.腰部肌肉劳损:长期从事伏案工作、重体力劳动等人群,腰部肌肉容易劳损。白天腰部肌肉持续处于紧张或劳累状态,晚上休息时肌肉仍不能完全放松,就可能出现腰疼。比如长期弯腰工作的工人,腰部肌肉长期处于收缩状态,夜间休息时肌肉疲劳未消除,会导致腰疼。不同性别方面,男性从事重体力劳动概率相对较高,所以因腰部肌肉劳损导致夜间腰疼的男性可能相对更多,但女性长期伏案工作等也不少见。
3.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退变、损伤等原因可导致椎间盘突出,压迫周围神经,引起腰疼。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但现在也有年轻化趋势。长期久坐、腰部外伤等因素都可能诱发腰椎间盘突出。例如长期久坐办公的人群,由于腰椎长期承受压力,容易发生椎间盘退变,进而增加腰椎间盘突出风险,晚上休息时突出的椎间盘可能对神经刺激加重,导致腰疼。不同年龄阶段,中老年人椎间盘退变是自然过程,而年轻人可能因外伤等因素引发。
二、脊柱病变
1.强直性脊柱炎: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脊柱。患者常出现夜间腰疼,且早晨起床时腰疼症状往往较重,活动后可缓解。该病多见于青少年男性,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相关研究发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且发病年龄多在13-31岁之间。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脊柱关节有关,夜间休息时炎症反应可能相对活跃,导致腰疼明显。
2.腰椎退行性病变:随着年龄增长,腰椎会出现退行性改变,如腰椎骨质增生、腰椎管狭窄等。腰椎骨质增生会刺激周围组织引起腰疼,腰椎管狭窄会导致椎管内神经受压,出现夜间腰疼、下肢麻木等症状。老年人是腰椎退行性病变的高发人群,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流失加快,更易发生腰椎退行性病变引发夜间腰疼。
三、内脏疾病牵涉痛
1.肾脏疾病:如肾盂肾炎、肾结石等肾脏疾病可引起腰疼。肾盂肾炎除了腰疼外,还常伴有发热、尿频、尿急等症状;肾结石引起的腰疼往往较为剧烈,呈绞痛样,可放射至下腹及会阴部。不同年龄段都可能患肾脏疾病,年轻人患肾盂肾炎可能与泌尿系统感染等因素有关,老年人患肾结石可能与代谢异常等有关。男性和女性患肾脏疾病概率无明显绝对差异,但某些肾脏疾病在特定性别中更易发生,如女性肾盂肾炎发病率相对较高与女性尿道短等解剖结构有关。
2.妇科疾病:女性患者晚上睡觉腰疼可能与妇科疾病有关,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盆腔炎除腰疼外,还可能有下腹部坠胀、白带增多等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以及腰疼等症状。不同年龄女性都可能患妇科疾病,育龄期女性是盆腔炎等妇科疾病的高发人群,而子宫内膜异位症也常见于育龄女性。
四、其他因素
1.睡姿不当:长期不良睡姿,如长时间仰卧且腰部缺乏支撑,或侧卧时脊柱扭曲等,都可能导致晚上睡觉腰疼。不同年龄段人群睡姿习惯不同,儿童可能因不自觉改变睡姿而出现腰疼,老年人由于肌肉力量减弱,更需要正确睡姿来维持腰部舒适,若睡姿不当易引发腰疼。
2.心理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也可能导致躯体化症状,表现为晚上睡觉腰疼。现代社会各年龄段人群都可能面临较大心理压力,年轻人面临工作、生活压力,老年人可能面临健康、家庭等多方面压力,长期心理压力过大可能影响身体的神经调节,导致腰疼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