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和引产什么区别?

定义与目的

流产:是指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妊娠。分为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自然流产是妊娠失败的自然过程,人工流产则是通过医学手段终止妊娠,目的多是因胎儿异常、孕妇健康等原因主动终止妊娠。

引产:是指妊娠12周后,因母体或胎儿方面的原因,用人工方法诱发子宫收缩而结束妊娠。目的多是为了挽救母体或胎儿的生命健康等,比如孕妇有严重并发症不终止妊娠会危及生命,或胎儿存在严重畸形等情况。

发生原因

流产

-自然流产:染色体异常是最常见的原因,约占50%-60%,如夫妻双方染色体异常可传递给胚胎导致流产;孕妇患有全身性疾病,如严重感染、高热疾病、严重贫血或心力衰竭等影响胎盘供血供氧导致流产;生殖器官异常,如子宫畸形、宫腔粘连等影响胚胎着床发育;内分泌异常,如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免疫功能异常等。

-人工流产:多是基于孕妇主观意愿因各种非自然妊娠相关严重健康问题等情况进行的干预。

引产

-母体因素:孕妇患有某些严重疾病,如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等,继续妊娠对孕妇生命安全有威胁;孕期接触大量有害有毒物质等。

-胎儿因素:胎儿严重畸形,无法存活;胎盘功能不全等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等情况。

操作方式及过程

流产

-自然流产:若为完全流产,一般无需特殊操作,胚胎及附属物完整排出,阴道流血逐渐停止,腹痛缓解;若为不全流产,可能需要清宫术,通过手术清除宫腔内残留组织。

-人工流产:包括药物流产和手术流产。药物流产是通过服用药物使胚胎排出,适用于妊娠49天内的孕妇,一般服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先服用米非司酮使胚胎松动,再服用米索前列醇引起子宫收缩排出胚胎;手术流产包括负压吸引术(适用于妊娠10周内)和钳刮术(适用于妊娠10-14周),负压吸引术是用负压将胚胎组织吸出,钳刮术是用钳子钳取胚胎及附属组织。

引产

-药物引产:常用药物有缩宫素等,通过静脉滴注等方式给药,诱发子宫收缩,促使胎儿娩出。不同孕周引产使用药物及方式有差异,比如妊娠中期引产可能会先用利凡诺等羊膜腔内注射药物,引起子宫收缩后再配合缩宫素等加强宫缩。

-水囊引产:将水囊放置在子宫壁和胎膜之间,注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引起子宫收缩,一般适用于妊娠13-24周的孕妇。

对身体的影响

流产

-近期影响:可能出现出血、感染、子宫穿孔等并发症,药物流产可能存在流产不全需要清宫的情况,手术流产也有子宫穿孔、人流综合征(术中出现心动过缓、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出汗等)等风险;术后可能出现月经不调、继发不孕等情况。

-远期影响:多次流产可能导致子宫内膜损伤,引起宫腔粘连,影响今后妊娠,增加早产、胎盘粘连等风险。不同年龄的女性流产后身体恢复情况不同,年轻女性身体恢复相对较快,但多次流产仍会对身体造成较大损伤;年龄较大的女性流产后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可能更高。有基础疾病的女性流产后身体恢复更受影响,需要更精心的调养。

引产

-近期影响:引产过程中可能出现子宫破裂、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对孕妇生命威胁较大;产后也可能出现感染等情况。

-远期影响:引产对子宫的损伤相对较大,可能导致月经紊乱、继发性不孕、宫颈机能不全等,再次妊娠时发生胎盘植入、产后出血等风险增加。不同年龄孕妇引产对身体的影响不同,年轻孕妇相对恢复力强些,但引产对身体的打击也不容小觑;高龄孕妇引产风险更高,术后恢复更慢,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几率可能增加。有基础疾病的孕妇引产风险更显著,需要在术前充分评估和准备。

适用人群差异

流产

-自然流产:适用于妊娠自然终止的情况,无需选择,是自然发生的妊娠终止过程。

-人工流产:适用于因各种非意愿妊娠且符合人工流产指征的人群,如因避孕失败、胎儿异常等,但需要符合相应孕周等条件,一般妊娠小于14周等情况。不同性别无差异,主要是针对有妊娠且需要终止妊娠的个体,不过女性承担妊娠及流产相关风险。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只要符合指征均可,但生活方式不健康如吸烟、酗酒等可能会影响流产后身体恢复,需要在流产后调整生活方式促进恢复。有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子宫手术史等,需要更谨慎评估流产方式及风险。

引产

-适用于妊娠12周后出现母体或胎儿异常情况需要终止妊娠的人群,如孕妇有严重疾病不终止会危及生命等情况,不同性别无差异,针对有相应妊娠周数且出现特定母体或胎儿问题的个体。生活方式不健康的引产孕妇在术后恢复中更需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来促进身体康复。有病史的孕妇如既往有引产史等,再次引产风险更高,需要充分评估病史对本次引产的影响及做好相应监测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