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接压迫止血法
1.操作方法:对于动脉出血,首先应立即用干净的纱布、毛巾或其他清洁的布料直接按压在出血的伤口上。压迫时要用力且持续,因为动脉压力较高,需要足够的压力来阻断血流。例如,若上肢动脉出血,可将受伤的上肢抬高,然后用另一手的手掌根部用力按压出血部位。对于体表较容易压迫的动脉出血部位,如手部的尺动脉和桡动脉出血,可在手腕的两侧同时进行压迫。
2.适用情况:适用于伤口较小、出血不太凶猛的动脉出血情况,尤其是在现场急救的最初阶段,能迅速起到初步止血作用。对于任何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都适用,但需要注意压迫的力度和持续时间,避免因压迫不当造成局部组织进一步损伤。对于儿童,由于其血管较细,皮肤娇嫩,压迫时要特别轻柔,但力度仍要足够阻断动脉血流,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确保压迫有效且不会造成过度疼痛或损伤。
二、加压包扎止血法
1.操作方法:在直接压迫止血的基础上,用纱布、绷带等进行加压包扎。将纱布等敷料覆盖在伤口上,然后用绷带进行包扎,包扎的力度要适中,以能有效止血又不影响远端肢体的血液循环为宜。可以先从伤口的远端开始包扎,逐渐向近端缠绕,每圈要覆盖前一圈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例如,腿部动脉出血时,在直接压迫后,用绷带从脚踝开始向上进行加压包扎,逐渐增加压力,但要注意观察足部的颜色和温度,若出现足部苍白、冰冷等缺血表现,应适当放松绷带。
2.适用情况:适用于较大面积的动脉出血,或直接压迫止血后仍有少量渗血的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均可应用,但要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调整包扎力度。儿童由于身体各部分发育尚未成熟,在进行加压包扎时更要谨慎调整绷带的松紧度,确保既达到止血目的,又不会影响肢体的正常血运。比如婴儿的肢体较细,包扎时要选择合适宽度的绷带,且时刻关注婴儿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
三、止血带止血法
1.操作方法:当上述方法无法有效止血时,可考虑使用止血带。常用的有橡皮止血带、充气止血带等。使用橡皮止血带时,要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的清洁部位,如上臂的中上1/3处,用衬垫(如毛巾、衣物等)垫好后,将止血带适当拉紧,直到出血停止。然后用止血带卡子固定,或打结固定,打结时可将一根棒状物放入结内,然后旋转棒状物,使止血带更紧。使用充气止血带时,先将止血带放在衬垫上,放在出血部位近心端,充气至出血停止,然后记录充气时间。
2.适用情况:适用于四肢较大动脉的出血,且其他止血方法无效时。但止血带止血法有一定的风险,使用不当可能造成肢体缺血坏死等严重后果。对于儿童,一般不首先推荐使用止血带,因为儿童的血管和组织更娇嫩,容易造成损伤。但在极端紧急情况下,如严重的四肢动脉出血,必须使用时,要严格控制使用时间,尽量缩短止血带使用时长,且要密切关注儿童肢体的情况,每30分钟左右放松止血带1-2分钟,放松时仍要进行压迫止血,然后再重新上好止血带,同时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进一步处理。对于成人,使用止血带时也要严格掌握指征和操作规范,记录好上止血带的时间,尽快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