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孩掉头发的原因
1.营养缺乏
蛋白质:蛋白质是头发生长的重要原料。儿童生长发育迅速,对蛋白质需求较高。若日常饮食中蛋白质摄入不足,如长期素食或挑食,可能影响头发生长,导致头发变细、易折断和脱落。研究表明,蛋白质缺乏的儿童脱发发生率相对较高。
维生素:
维生素B族:包括B2、B6、B12等,参与身体新陈代谢,对维持头皮健康至关重要。缺乏维生素B族可能引起脂溢性皮炎,影响毛囊正常功能,进而导致脱发。
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对骨骼和毛发健康有益。儿童户外活动不足,阳光照射少,易导致维生素D缺乏,间接影响头发的正常生长。
矿物质:
铁: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使血液携氧能力下降,毛囊得不到充足氧气和营养供应,从而引起脱发。据统计,缺铁性贫血儿童中脱发症状较为常见。
锌:参与多种酶的合成与代谢,对身体生长发育及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锌缺乏可能影响毛囊细胞的分裂和增殖,导致头发稀疏、脱落。
2.内分泌失调
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激素对新陈代谢及身体各器官功能有调节作用。若儿童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新陈代谢减缓,可出现头发稀疏、干燥易断等情况;而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激素水平紊乱,也可能影响头发正常生长。
雄激素:部分儿童可能因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疾病,体内雄激素水平异常升高。雄激素作用于毛囊,使毛囊微小化,生长期缩短,最终导致脱发。
3.头皮局部病变
脂溢性皮炎:多与皮脂腺分泌旺盛、马拉色菌感染等有关。头皮出现红斑、油腻性鳞屑,炎症反应会破坏毛囊微环境,影响头发的生长周期,造成脱发。青春期前儿童皮脂腺功能逐渐活跃,若不注意头皮清洁,较易发生脂溢性皮炎。
头癣: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毛发引起,如白癣、黑点癣等。癣菌侵犯毛囊,导致毛囊受损,头发松动易拔出,病发根部有白色菌鞘或黑点,是导致儿童脱发的常见原因之一。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与患癣者接触或共用梳子、帽子等物品易被传染。
4.遗传因素
雄激素性脱发:有家族遗传倾向,多在青春期后发病,但部分儿童可能因遗传因素提前出现雄激素性脱发症状。遗传基因决定了毛囊对雄激素敏感性增加,在雄激素作用下,毛囊逐渐萎缩,头发变细变软,最终脱落。
先天性脱发:较为罕见,由基因突变导致,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脱发,表现为全秃或斑秃等不同类型。
5.其他因素
精神压力:现代儿童学习压力较大,或因家庭环境变化、与同学关系紧张等因素,产生精神压力。长期精神紧张会导致机体应激反应,使毛囊收缩,影响头发正常生长,引发斑秃等脱发情况。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化疗药、抗癫痫药等,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可能产生脱发的副作用。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同时,也会影响快速分裂的毛囊细胞,导致脱发;抗癫痫药可能干扰体内激素平衡或影响营养物质吸收,间接引起脱发。
摩擦:部分儿童睡觉时头部与枕头摩擦频繁,或长期扎过紧的辫子等,可能对头发造成机械性损伤,导致脱发。尤其婴幼儿头皮娇嫩,更易因摩擦受损。
二、特殊人群提示
1.婴幼儿:婴幼儿头皮娇嫩,应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洗发产品,避免过度清洁损伤头皮。若发现婴幼儿脱发,需及时就医,因婴幼儿无法准确表达不适,家长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饮食及睡眠情况等,以便医生全面评估病情。
2.女童:女童常喜欢扎辫子,要注意辫子不要扎得过紧,避免牵拉性脱发。若女童有染发、烫发需求,应尽量避免,因其头皮及头发较脆弱,化学物质易损伤头发和头皮,加重脱发风险。
3.男童:男童活动量大,头部易出汗,要及时清洗头发,保持头皮清洁,防止因油脂、汗液堆积引发脂溢性皮炎等导致脱发。若男童喜欢戴帽子,要选择透气材质的帽子,避免长时间佩戴不透气帽子影响头皮呼吸。
4.有基础疾病儿童:患有糖尿病、免疫性疾病等基础疾病的儿童,身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易发生头皮感染导致脱发。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基础疾病,同时加强对儿童头皮护理,定期检查头皮情况。
三、治疗药物
1.维生素B族片:可补充维生素B族,改善因维生素B族缺乏引起的头皮问题及脱发。
2.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用于补充锌元素,改善锌缺乏导致的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