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科疾病相关病因
(一)急性阑尾炎
发病机制:阑尾管腔堵塞是最常见原因,多因淋巴滤泡增生、粪石等导致。细菌入侵繁殖引发炎症。
人群差异: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青少年发病率相对较高。男性和女性在发病率上无显著性别特异性差异,但不同年龄段表现可能略有不同,比如儿童急性阑尾炎症状可能不典型,易延误诊治。生活方式方面,饮食不规律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有阑尾相关病史者复发风险相对较高。
临床表现: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初始疼痛多位于脐周或上腹部,数小时后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体温可在38℃左右,查体可见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
(二)右侧输尿管结石
发病机制:尿液中某些成分析出形成结石,结石移动刺激输尿管引起痉挛性疼痛。
人群差异: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生,男性相对多见,可能与男性尿道较长、尿流阻力大等因素有关。生活方式中,饮水少、长期高蛋白高嘌呤饮食等可增加发病风险,有泌尿系统基础疾病者易患。
临床表现:表现为右侧腰部或下腹部绞痛,疼痛剧烈,可向会阴部放射,伴有血尿,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增多,超声或CT检查可发现输尿管结石。
二、妇科疾病相关病因
(一)右侧输卵管妊娠
发病机制:受精卵在右侧输卵管着床发育,随着胚胎增大导致输卵管破裂或流产引起腹痛。
人群差异:多见于生育期女性,有输卵管炎症、输卵管手术史、宫内节育器避孕失败等情况的女性发病风险增高。生活方式中,不洁性生活等可能增加输卵管炎症发生风险,从而诱发输卵管妊娠。
临床表现:常有停经史,右侧下腹部隐痛或酸胀感,若发生破裂则出现剧烈腹痛,伴有阴道流血,严重时可出现休克症状,血β-HCG升高,超声检查可见右侧附件区妊娠囊。
(二)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
发病机制:卵巢囊肿蒂部扭转,导致囊肿缺血坏死引起疼痛。
人群差异: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年轻女性多见,有卵巢囊肿病史者易发生。生活方式中,剧烈运动等可能诱发蒂扭转。
临床表现:右侧下腹部突发剧烈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妇科检查可触及右侧附件区压痛性包块,超声检查可发现右侧卵巢囊肿扭转。
三、消化系统疾病相关病因
(一)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发病机制: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症。
人群差异:儿童及青少年多见,男性和女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中,上呼吸道感染后可能诱发该病,有肠道感染病史者易患。
临床表现:先有上呼吸道感染表现,随后出现右下腹部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腹部超声可见右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二)克罗恩病
发病机制:是一种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免疫、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病变可累及右侧肠道。
人群差异: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无明显性别差异。生活方式中,吸烟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有家族遗传史者发病风险增高。
临床表现:表现为右侧下腹部隐痛、腹泻、体重下降等,可伴有发热、贫血等全身症状,结肠镜检查可见右侧肠道黏膜呈节段性、纵行溃疡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