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生儿血象正常值
(一)白细胞计数
新生儿出生时白细胞计数为$(15\sim20)\times10^{9}/L$,出生后6-12小时可达$(21\sim28)\times10^{9}/L$,然后逐渐下降,1周时平均为$12\times10^{9}/L$。新生儿期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第6-9天逐渐下降至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之后淋巴细胞逐渐增多,2-3岁后淋巴细胞比例逐渐降低,中性粒细胞比例逐渐增高至成人水平。
(二)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量
新生儿红细胞计数约为$(5.0\sim7.0)\times10^{12}/L$,血红蛋白量约为150-220g/L。由于新生儿有“生理性贫血”,出生后2-3个月时红细胞计数可降至约$3.0\times10^{12}/L$,血红蛋白量降至约110g/L。
二、婴儿期血象正常值
(一)白细胞计数
婴儿期白细胞计数维持在$(10\sim12)\times10^{9}/L$左右,淋巴细胞比例较高,约占60%,中性粒细胞约占35%,之后随着年龄增长,中性粒细胞比例逐渐增高,淋巴细胞比例逐渐降低,4-6岁时两者比例大致相等。
(二)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量
婴儿期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量逐渐上升,12岁时达成人水平,即红细胞计数约为$(4.0\sim5.5)\times10^{12}/L$,血红蛋白量约为120-160g/L。
三、儿童期血象正常值
(一)白细胞计数
儿童期白细胞计数约为$(5\sim10)\times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逐渐接近成人水平,约占55-70%,淋巴细胞约占30-45%。
(二)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量
儿童期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量稳定在成人水平范围,红细胞计数约为$(4.0\sim5.5)\times10^{12}/L$,血红蛋白量约为120-160g/L。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血象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分类会发生相应变化;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如果儿童血象出现明显异常,如白细胞计数过高或过低、血红蛋白量严重异常等,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以明确原因,因为这可能提示存在血液系统疾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等情况。对于特殊人群,如患有先天性疾病、慢性疾病等的儿童,其血象可能会有不同表现,需要结合具体病史等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