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携带者是否有传染性主要与乙肝病毒DNA载量、乙肝五项检查结果等因素有关。
如果乙肝携带者乙肝病毒DNA载量高,提示病毒复制活跃,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传播:
血液传播: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手术、注射、针灸、拔牙、内镜检查等。
性传播:与乙肝携带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
母婴传播:乙肝携带者的母亲在分娩时或分娩后将乙肝病毒传播给婴儿。
如果乙肝携带者乙肝病毒DNA载量低或检测不到,提示病毒复制不活跃,传染性较弱,或基本没有传染性。
需要注意的是,乙肝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弱还与个人的免疫状态、接触方式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日常生活中的接触,如拥抱、握手、共同进餐等,不会感染乙肝病毒。
乙肝携带者需要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五项、乙肝病毒DNA载量、甲胎蛋白、肝脏超声等指标,必要时进行肝穿刺活检,以了解肝脏病变情况。如果出现肝功能异常,或肝脏超声提示肝脏纤维化、肝硬化等,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等。
此外,乙肝携带者的家属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以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同时,乙肝携带者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饮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