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理降温
适当松解衣物以增加散热,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维持适宜温度(一般22~24℃为宜)和湿度(40%~60%),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帮助散热,需注意避开心前区、腹部等敏感部位,且避免用酒精擦浴,因酒精可能通过皮肤吸收引发不良反应。
二、补充水分
发烧时身体代谢加快,水分丢失增多,应多饮用温开水,少量多次饮用,如每15~30分钟喝100~200毫升,以防止脱水。若发烧伴随大量出汗,可适当饮用含电解质的饮品,像口服补液盐,其能补充因出汗丢失的钠、钾等电解质,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三、药物退热选择
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退热药物,使用时需留意特殊人群情况,比如孕妇使用退烧药前需咨询医生,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此类非甾体抗炎类退烧药。一般当体温超过38.5℃且伴有明显头痛、肌肉酸痛等不适症状时,可考虑使用药物退热,用药时遵循药品基本通用规则,不超剂量使用。
四、特殊人群应对
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发烧时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及精神状态,若体温持续不降或出现精神萎靡等情况需及时就医,用药需谨慎,避免与其他可能影响肝肾功能的药物联用;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发烧可能干扰基础疾病的控制,需在退热同时监测血糖、血压等基础疾病指标变化,必要时就医调整基础疾病治疗方案;儿童发烧虽属不同群体,但成人退烧时若家中有儿童,要注意用药和护理避免儿童接触误用,且成人退烧方法不能完全照搬用于儿童,儿童退烧有更严格安全用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