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用机制
糖皮质激素通过与靶细胞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后进入细胞核,与DNA上的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结合,从而调节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发挥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
二、适用人群
1.术前准备:对于病情严重、合并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并发症的IBD患者,在手术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提高手术安全性。
2.术后治疗:对于术后出现吻合口瘘、腹腔脓肿等并发症的IBD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愈合。
三、使用方法
1.术前用药:一般在手术前3-5天开始使用,剂量为泼尼松40-60mg/d,或等效剂量的其他糖皮质激素。用药期间需要密切监测血糖、血压等指标,防止出现糖皮质激素相关的不良反应。
2.术后用药:术后根据病情和手术情况决定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一般在术后24-72小时内开始使用,剂量为泼尼松30-40mg/d,或等效剂量的其他糖皮质激素。用药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7-10天,以免导致感染等并发症。
四、不良反应
1.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导致水钠潴留、血糖升高、血压升高等,表现为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痤疮、多毛、血糖升高等。
2.诱发或加重感染: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感染的风险增加,尤其是在长期大量使用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
3.消化系统不良反应: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导致胃肠道黏膜损伤,引起胃溃疡、出血等。
4.骨质疏松:糖皮质激素可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尤其是在长期大量使用或老年患者中。
5.其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还可能导致白内障、青光眼、精神失常等不良反应。
五、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适应证:糖皮质激素在IBD围手术期的应用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滥用。
2.个体化用药: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重、生理功能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3.逐渐减量停药: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应逐渐减量停药,避免突然停药导致病情反跳。
4.监测不良反应:使用糖皮质激素期间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5.其他治疗:糖皮质激素不能替代其他治疗措施,如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总之,糖皮质激素在IBD围手术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个体化用药,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同时应与其他治疗措施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