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是什么意思
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在血常规检查中可以检测到其相关指标。正常成人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0.4%-8%,其绝对值为(0.02-0.52)×10⁹/L。
嗜酸性粒细胞的形态特点
嗜酸性粒细胞的细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排列紧密的嗜酸性颗粒,染成橘红色,细胞核通常为2叶,呈眼镜状。
嗜酸性粒细胞的生理功能
-参与过敏反应和寄生虫免疫:在过敏反应发生时,嗜酸性粒细胞可以通过释放一些物质来调节过敏反应的程度。例如,它能释放组胺酶,灭活组胺,从而减轻过敏症状。对于寄生虫感染,嗜酸性粒细胞可以聚集到寄生虫周围,通过释放颗粒内的物质来杀伤寄生虫。有研究表明,当人体感染寄生虫时,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会明显增多。
-免疫调节作用:嗜酸性粒细胞可以参与免疫调节过程,它能够影响T细胞的功能等,在机体的免疫平衡中起到一定作用。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或减少的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多种情况可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如过敏性疾病,像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等,此时嗜酸性粒细胞会明显升高;寄生虫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也会显著增多;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等,也会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现象;此外,某些皮肤病,如湿疹、银屑病等,也可能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生成等,会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某些急性感染,如伤寒初期,嗜酸性粒细胞会减少。
不同年龄人群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正常范围可能略有差异,但总体在上述成人范围附近波动。对于儿童来说,其嗜酸性粒细胞的生理功能与成人相似,但在应对感染等情况时,儿童的免疫反应特点可能使得嗜酸性粒细胞的变化有其自身特点。例如,儿童寄生虫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反应可能更为明显。在考虑嗜酸性粒细胞相关指标异常时,需要综合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症状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比如,对于有过敏史的女性患者,若血常规检查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就要考虑过敏性疾病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可能,需要进一步排查过敏原等情况;对于有寄生虫感染病史的患者,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时,要考虑寄生虫感染复发或再次感染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