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观察体态外观
1.腹部前凸情况:站立时,正常骨盆位置下腹部应是相对平坦的,而盆骨前倾者腹部会明显前凸,这是因为盆骨前倾使得腰椎过度前凸,腹部向前膨出较为明显,从正面看能观察到这种腹部前凸的形态变化,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出现盆骨前倾时腹部前凸表现可能相似,但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可能更易出现该表现。
2.臀部后凸情况:盆骨前倾时臀部会向后突出,从侧面看,正常人体侧面腰、臀、腿的曲线是有一定弧度的,而盆骨前倾者臀部向后翘起较明显,这种臀部后凸在不同年龄人群中都可能出现,比如年轻女性若长期穿高跟鞋等不良姿势习惯,容易导致盆骨前倾出现臀部后凸。
二、测量身体角度
1.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角度测量:可以用角度测量工具辅助测量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之间的角度,正常角度有一定范围,当盆骨前倾时该角度会发生变化。对于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由于姿势不良易使该角度出现异常;不同年龄人群中,青少年若坐姿不正确也可能影响该角度。
2.股骨大转子与髂前上棘连线角度测量:测量股骨大转子与髂前上棘连线形成的角度,盆骨前倾时此角度会偏离正常范围。男性和女性由于骨盆结构本身有差异,但在盆骨前倾时该角度变化的评估原理相同,年龄较小的人群骨骼柔韧性相对较好,若姿势不良导致盆骨前倾,该角度变化可能更易调整纠正,而成年后骨骼相对稳定,调整难度可能增大。
三、对比腿部长度视觉感受
1.双腿站立时视觉对比:双脚并拢站立,观察双腿长度的视觉差异,盆骨前倾者可能会出现双腿看似不等长的视觉感受,这是因为盆骨前倾导致身体力学结构改变。不同生活方式下,如运动员若运动姿势不正确也可能出现这种视觉上双腿长度差异的情况,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若有不良坐姿等习惯也可能引发类似视觉表现,但儿童骨骼还在发育中,纠正相对更有优势。
四、借助简单动作自测
1.靠墙站立自测:背靠墙壁站立,heels(脚跟)、buttocks(臀部)、shoulderblades(肩胛骨)尽量贴紧墙壁,观察下背部与墙壁之间的间隙。正常情况下间隙较小,盆骨前倾者间隙会较大。对于不同性别,男性和女性骨盆结构不同,但靠墙站立自测原理一致;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人若有骨质疏松等问题,靠墙站立自测时需注意安全,避免因骨骼脆弱摔倒,而年轻人相对更易准确进行该自测来初步判断是否盆骨前倾。
2.仰卧位自测:仰卧位,双腿伸直,放松腰部,观察下背部与床面的贴合情况,盆骨前倾者下背部与床面之间多有明显空隙。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经常参加剧烈运动但姿势不正确的人群,仰卧位自测时也能发现下背部与床面有空隙的情况;不同年龄人群中,孕期女性由于身体变化,产后可能出现盆骨前倾,仰卧位自测时需考虑孕期身体改变的因素,产后恢复阶段进行该自测有助于判断盆骨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