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性瘫痪的分型

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小儿脑性瘫痪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痉挛型:最为常见,占全部病例的60%~70%。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患儿常出现尖足、剪刀步态等异常姿势。痉挛型脑瘫通过康复训练、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

2.手足徐动型:约占脑瘫患儿的20%。主要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运动,当进行有意识、有目的运动时,不自主、不协调及无效的运动增多。常伴有流涎、咀嚼困难、语言障碍等。该型脑瘫的治疗主要以康复训练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3.共济失调型:约占脑瘫患儿的10%。主要表现为平衡功能障碍,步态不稳,基底宽大,不能直线行走,闭目难立征阳性。该型脑瘫的治疗较为困难,主要以康复训练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4.强直型:较少见,表现为肌肉强直,活动减少。该型脑瘫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的药物有巴氯芬、苯海索等。

5.肌张力低下型:表现为肌张力低下,活动减少。该型脑瘫的治疗主要以康复训练为主,常用的训练方法有Bobath训练、vojta训练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分型和治疗方法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而定。建议及时带患儿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