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全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损害症状,具体如下:
1.发热期: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瘀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
2.低血压休克期: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一般在发热4~6天左右出现,主要表现为低血压、休克。
3.少尿期:24小时尿量少于500ml,少尿期与低血压休克期常无明显界限。
4.多尿期: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第8~12天多见,持续7~14天,尿量可达到3000ml以上。
5.恢复期: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2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量、症状逐渐恢复正常,复原需数月。
一般来说,流行性出血热经过积极治疗后可以治愈,不会留下后遗症。但少数重症患者在恢复期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
1.心力衰竭:主要与感染中毒性心肌炎有关,也与心肌间质水肿、点状出血、坏死有关。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与肺弥漫性毛细血管损伤、肺泡内透明膜形成有关。
3.自发性肾破裂:多发生于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可能与肾间质水肿、出血、血液浓缩、血液高凝状态等有关。
4.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炎、脑膜炎、脑水肿、颅内高压等并发症。
需要注意的是,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流行性出血热,应立即就医,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避免传染给他人。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以防感染流行性出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