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血糖的常见症状表现
低血糖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信号,不同人群可能表现略有差异,但核心症状相似。一般来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脑功能障碍是主要的表现方面。
(一)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表现
成年人:可能会出现心悸、手抖、出汗、饥饿感明显等症状。这是因为血糖降低时,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导致心跳加快(心悸)、手部不自主颤抖、全身出汗,同时身体因血糖不足产生强烈的饥饿感觉。例如,有研究表明,低血糖发生时,体内肾上腺素能神经活动增强,会引发上述交感神经兴奋的相关表现。
儿童:除了可能出现类似成人的手抖、出汗、饥饿感外,还可能表现得比较烦躁不安,因为儿童表达能力相对较弱,除了身体的不适反应外,情绪上会有较为明显的变化。
(二)脑功能障碍表现
轻度低血糖: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视物模糊等情况。这是由于大脑供能不足,影响了正常的神经功能,导致上述一系列表现。比如,当血糖降低时,大脑细胞得不到充足的能量供应,影响了神经传导和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出现头晕、视物模糊等。
重度低血糖:如果低血糖持续得不到纠正,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抽搐、昏迷等严重情况。这是因为大脑长期缺乏葡萄糖供应,神经细胞功能严重受损,进而出现这些危及生命的表现。例如,严重低血糖可能导致脑内神经细胞代谢紊乱,引发癫痫样发作、昏迷等。
二、通过血糖检测判断
最直接的判断方法是进行血糖测量。一般来说,成年人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低于3.9mmol/L时,就可以考虑为低血糖。
(一)自我血糖监测
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血糖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如果在出现上述症状时,立即检测血糖,发现血糖值低于相应的低血糖诊断标准,基本可以判断为低血糖。例如,糖尿病患者在出现手抖、出汗等症状时,及时用血糖仪检测血糖,若低于3.9mmol/L,结合症状就可以考虑低血糖。
(二)医疗场所检测
在医院等医疗场所,可以通过静脉采血检测血糖,能更准确地获得血糖数值,对于一些症状不典型或者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情况,静脉血糖检测是金标准。比如,对于一些昏迷患者,通过静脉血糖检测可以明确是否是低血糖导致的昏迷。
三、结合病史等综合判断
(一)病史因素
糖尿病患者:如果本身有糖尿病,正在使用胰岛素或者促胰岛素分泌剂等药物,就更容易发生低血糖。因为这些药物会促进胰岛素分泌或者增强胰岛素的作用,从而导致血糖降低。例如,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如果胰岛素剂量使用不当,或者在用药后没有按时进食,就很容易出现低血糖。
非糖尿病人群:一些特殊情况也可能导致低血糖,比如有胰岛素瘤等内分泌疾病的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异常增多,会引起低血糖。还有一些人可能因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影响了血糖的代谢调节,也可能出现低血糖情况。
(二)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方面:长时间没有进食或者进食量过少的人,比如减肥人群过度节食,就容易发生低血糖。因为身体没有足够的能量来源,血糖会逐渐降低。还有一些人可能在空腹运动后,由于运动消耗了大量能量,而没有及时补充能量,也会导致低血糖。例如,一位早上空腹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很可能在运动后出现低血糖症状。
饮酒因素:大量饮酒后也可能引发低血糖。酒精会干扰肝脏的糖代谢,抑制肝糖原输出,从而导致血糖降低。而且饮酒后可能会影响食欲,进一步减少糖分摄入,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比如,长期大量饮酒的人,肝脏对血糖的调节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容易在饮酒后出现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