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是什么意思

急性脑梗死又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

其主要原因是脑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血栓或其他栓子,导致血管腔狭窄、闭塞,进而发生脑梗死。此外,还可能与心律失常、风心病、心源性栓子脱落、低血压、各种栓子、动脉炎、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血栓前状态等有关。

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梗死的部位和梗死面积的大小。常见的症状包括:

偏瘫: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麻木或瘫痪。

失语:包括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混合性失语等,患者可能出现说话不清、理解困难或不能说话等症状。

偏盲:视野中出现某一部分缺失。

头晕:常伴有恶心、呕吐。

头痛:通常是剧烈的头痛。

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中老年人,应立即就医,进行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以明确诊断。治疗方法包括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神经保护、手术治疗等,治疗时间窗非常重要,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此外,急性脑梗死的预防也非常重要。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等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戒烟限酒,适当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已经发生过脑梗死的患者,应遵医嘱进行二级预防,包括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定期复查,预防复发。

总之,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尽快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