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围神经病变相关疾病
(一)单神经病变
1.病因及表现:如桡神经麻痹,多因外伤、受压等引起,可出现垂腕等表现,肌电图可发现桡神经所支配肌肉的异常电活动,帮助明确神经受损部位及程度。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外伤导致桡神经麻痹的概率不同,儿童可能因产伤等因素,成年人则多因意外受伤等;女性和男性在这方面无明显性别差异,但生活方式相关的诱因如长期不良姿势压迫神经等需注意。
2.诊断价值:通过检测运动单位电位、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能准确判断神经是否受损及受损的严重程度,为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二)多发性神经病变
1.病因及表现:常见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长期高血糖可损害周围神经,出现手足麻木、感觉异常等症状。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不同,一般年龄越大风险越高;生活方式中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是关键因素,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降低发病风险;病史方面,糖尿病病程较长者更易出现。肌电图可发现四肢远端多发性神经源性损害,通过检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异常来辅助诊断。
2.诊断价值:有助于早期发现多发性神经病变,评估神经受损的范围和程度,对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二、肌肉疾病相关疾病
(一)炎性肌病
1.病因及表现:如皮肌炎,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表现为肌肉无力、皮疹等。各年龄均可发病,儿童皮肌炎可能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女性发病率相对略高;生活方式与该病关系不密切,但自身免疫相关因素需考虑;病史中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肌电图可发现肌源性损害,如出现短时限低电压运动单位电位等异常表现。
2.诊断价值: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肌电图表现,可协助诊断炎性肌病,对鉴别肌肉疾病是炎性还是其他类型有重要作用。
(二)肌营养不良症
1.病因及表现:如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是遗传性疾病,男性发病为主,因X染色体隐性遗传,女性为携带者。儿童期即可发病,表现为进行性肌肉无力、萎缩。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症状进展有差异,婴幼儿期可能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等;生活方式主要是正常的儿童成长生活;病史中家族遗传病史是关键。肌电图显示肌源性损害,可辅助诊断该病。
2.诊断价值:对肌营养不良症的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结合基因检测等可明确诊断。
三、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一)重症肌无力
1.病因及表现: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极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症状减轻。各年龄均可发病,儿童和青少年、成年人都有患病可能;女性在某些年龄段发病率有特点;生活方式中过度劳累等可能诱发症状发作;病史中自身免疫相关病史需关注。肌电图可出现特征性的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递减现象等,辅助诊断重症肌无力。
2.诊断价值:肌电图的特定表现对重症肌无力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结合临床症状和新斯的明试验等可明确诊断。
四、运动神经元病
(一)病因及表现
运动神经元病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等,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不同组合症状,如肌肉无力、萎缩、肌束震颤等。各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生活方式与该病关系不明确;病史中遗传因素等可能有影响。肌电图可发现前角细胞损害的表现,如出现高波幅长时限运动单位电位等,对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作用。
(二)诊断价值
肌电图是诊断运动神经元病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之一,有助于早期发现运动神经元的损害情况,辅助临床诊断和病情监测。
肌电图通过检测神经和肌肉的电活动,能够对多种神经肌肉相关疾病进行辅助诊断,在不同疾病中的表现具有各自的特点,医生会结合患者的具体临床症状、病史等综合判断,从而明确病因,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在特殊人群方面,儿童、女性等不同人群在相关疾病的发生和肌电图表现上可能有不同特点,需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