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刺
成因:长期的行走、跑步等运动,使足底筋膜、跟腱等组织反复牵拉跟骨附着处,引起骨的代偿性增生,形成跟骨骨刺,刺激周围组织引发足跟痛。
相关因素:常见于中老年人,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的职业人群,如教师、售货员等,由于足部承受较大压力,更容易出现跟骨骨刺导致足跟痛。
足底筋膜炎
成因:足底筋膜是连接足跟与前足的一层纤维组织,长时间的走路、跑步、登山等运动,或者足部结构异常(如高弓足、扁平足),可导致足底筋膜反复微损伤,引发无菌性炎症,出现足跟痛。
相关因素: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尤其常见于喜欢运动的人群,扁平足或高弓足者足底筋膜承受的应力不均,更容易发生足底筋膜炎。
跟腱炎
成因:跟腱是连接小腿肌肉与跟骨的肌腱,过度运动、运动姿势不当等可引起跟腱的劳损、退变,导致跟腱炎,炎症刺激可引起足跟痛。
相关因素:运动员、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人群高发,如篮球、足球运动员等,他们的跟腱承受较大负荷,容易出现跟腱炎。
跟骨滑囊炎
成因:跟骨周围有多个滑囊,起到缓冲、减少摩擦的作用。长时间的摩擦、压迫等可引起滑囊炎症,如跟骨后滑囊炎、跟下滑囊炎等,导致足跟痛。
相关因素:穿着不合适的鞋子,如鞋跟过高、过硬,会增加跟骨周围滑囊的摩擦和压力;长期站立或行走的人群也容易出现跟骨滑囊炎。
足跟脂肪垫萎缩
成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足跟部的脂肪垫会逐渐萎缩,其缓冲、减震功能减弱,当行走时足跟承受的压力直接作用于跟骨,引起足跟痛。
相关因素: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脂肪垫萎缩是自然的生理过程,但一些体重较大的人,由于足跟承受的压力更大,脂肪垫萎缩可能更早出现。
神经卡压
成因:足跟部的神经受到卡压也可引起足跟痛,如胫神经跟骨支卡压等。局部的病变,如囊肿、肿瘤等可能压迫神经,导致神经支配区域出现疼痛。
相关因素: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神经卡压的原因多样,如局部的占位性病变等,但相对来说,有基础疾病如神经鞘瘤等的人群更容易出现神经卡压导致的足跟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