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足跟痛的常见原因

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其产生原因较为多样,以下是一些主要方面:

跟骨骨刺:跟骨骨刺是引起足跟痛较为常见的原因之一。人体的跟骨在长期的行走、站立等活动中,受到应力刺激,会导致骨赘形成,即跟骨骨刺。当骨刺刺激周围的软组织,如足底筋膜、滑囊等时,就会引起疼痛。一般好发于中老年人,尤其是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有不当行走姿势的人群。

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是连接足跟与前足的一层坚韧的纤维组织,长期的过度使用、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不合适的鞋子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足底筋膜发生无菌性炎症。炎症刺激会引起足跟部位的疼痛,尤其在晨起下地行走或长时间休息后首次行走时,疼痛较为明显,活动后可稍有缓解,但长时间活动后又会加重。这种情况在喜爱运动的人群,如长跑者、芭蕾舞演员等中较为常见,同时,体重过重的人群由于足底承受的压力较大,也更容易发生足底筋膜炎。

跟腱炎:跟腱是连接小腿肌肉与足跟的重要结构,运动损伤、过度使用跟腱等情况都可能引发跟腱炎。例如,突然增加运动量、运动姿势不正确等,会导致跟腱发生炎症反应,出现足跟上方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运动员、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人群是跟腱炎的高发人群。

跟骨高压症:跟骨内的压力异常升高可导致跟骨高压症,进而引起足跟痛。其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跟骨内的血管、神经等结构的功能紊乱有关。一些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或者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相对更容易出现跟骨高压症。

神经卡压:支配足跟部位的神经受到卡压也可能导致足跟痛,比如跗管综合征,是由于胫神经在跗管内受到卡压引起的,除了足跟痛外,还可能伴有足底麻木等症状。这种情况在一些足部解剖结构异常的人群中较为常见。

其他原因:如足跟部的外伤,包括骨折、软组织损伤等,也会引起足跟痛;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等,也可能累及足跟部位,导致疼痛。此外,年龄增长导致的跟骨退变、骨质疏松等因素,也与足跟痛的发生有一定关系,老年人由于骨质流失等原因,相对更容易出现足跟痛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