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跟骨骨刺
1.成因:长期的行走、站立等使足跟部的骨质发生增生,形成骨刺,刺激周围的组织引起疼痛。多见于中老年人,与长期磨损导致骨质代偿性增生有关。比如一些从事重体力劳动或经常长时间行走的中老年人,足跟部承受的压力较大,容易出现跟骨骨刺。
2.特点:晨起时疼痛较为明显,行走片刻后疼痛可暂时缓解,但行走过多时疼痛又会加重。
二、足底筋膜炎
1.成因:足底筋膜是连接足跟与前足的一层纤维组织,长时间的跑步、跳跃、过度行走等,会使足底筋膜受到反复的牵拉,引起无菌性炎症,导致足跟疼痛。尤其常见于爱好运动的人群,如长跑爱好者、篮球运动员等,他们的足部运动频繁,容易引发足底筋膜炎。
2.特点:疼痛在长时间不活动后开始行走时最为明显,按压足跟内侧时疼痛较为显著。
三、跟腱炎
1.成因:跟腱是连接小腿肌肉与跟骨的肌腱,运动过度、不正确的运动姿势等都可能导致跟腱炎。比如突然增加运动强度或运动方式不当,跟腱受到的应力增加,容易引发炎症。运动员、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人群发病率相对较高。
2.特点:跟腱部位有疼痛、肿胀,活动时跟腱处疼痛加剧,有时可摸到跟腱增粗。
四、跟骨脂肪垫炎
1.成因:跟骨脂肪垫起到缓冲足跟受力的作用,随着年龄增长,脂肪垫会逐渐退变,或者由于外伤等原因导致脂肪垫损伤,引起炎症,导致足跟疼痛。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脂肪垫退变明显,更容易发生跟骨脂肪垫炎;此外,长期站立、行走的人群也可能因脂肪垫受力过多而引发炎症。
2.特点:足跟底部疼痛,按压跟骨脂肪垫部位有压痛。
五、外伤
1.成因:足跟部受到直接的撞击,如踢到硬物、从高处坠落足跟着地等,可能导致跟骨骨折、软组织损伤等,从而引起疼痛。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发生,比如儿童玩耍时不慎摔倒,成人意外受伤等。
2.特点:有明确的外伤史,受伤部位疼痛、肿胀、淤血等,活动受限。
六、其他原因
1.全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疾病也可能累及足跟,引起疼痛。类风湿关节炎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关节滑膜炎症,进而影响足跟等关节;痛风是由于体内尿酸代谢紊乱,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处引起的炎症,多见于中老年男性,饮酒、高嘌呤饮食等可诱发痛风发作,导致足跟疼痛。
2.鞋子不合适:长期穿着不合适的鞋子,如鞋跟过高、鞋底过硬或过软等,会使足跟部受力不均,引起疼痛。例如一些女性长期穿高跟鞋,足跟承受的压力分布不合理,容易出现足跟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