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鼻息肉
1.定义与特征
-鼻息肉是鼻腔和鼻窦黏膜的常见慢性疾病,表现为鼻腔内表面光滑、灰白色、淡黄色或淡红色的荔枝肉样赘生物。它通常是由于鼻黏膜长期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水肿、增生而形成。炎症因素中,感染(如细菌、病毒感染)、过敏反应等都可能参与。例如,过敏性鼻炎患者长期接触过敏原,鼻黏膜反复水肿,容易引发鼻息肉。
-从年龄上看,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多见于成年人,儿童相对较少。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接触污染空气等可能增加患鼻息肉的风险,因为这些因素会刺激鼻黏膜,诱发炎症反应。有过敏性鼻炎病史的人群,鼻息肉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2.症状表现
-主要症状包括持续性鼻塞,且随息肉体积增大而加重。还可能出现流涕、嗅觉减退或丧失、头痛等症状。如果息肉堵塞鼻窦开口,还可能引起鼻窦炎,出现脓涕、头面部胀痛等表现。对于儿童患者,鼻塞可能影响呼吸,导致睡眠时张口呼吸、打鼾等,长期如此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因为睡眠呼吸不畅会影响氧气摄入,进而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发育。
二、下鼻甲肥大
1.定义与成因
-下鼻甲肥大是由于鼻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如慢性鼻炎、鼻窦炎等炎症因素),导致下鼻甲黏膜充血、增生、肥厚。炎症可以是感染性的,也可以是非感染性的,如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长期鼻黏膜水肿,进而导致下鼻甲肥大。
-年龄上,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成年人较为常见。生活方式中,长期处于污染环境、吸烟等会加重鼻黏膜的炎症刺激,增加下鼻甲肥大的风险。有慢性鼻炎病史的人群,更容易出现下鼻甲肥大。
2.症状体现
-主要症状也是鼻塞,多为双侧鼻塞,呈间歇性或持续性。间歇性鼻塞一般在白天、运动时减轻,夜间、静坐时加重;持续性鼻塞则是长期存在。还可能伴有流涕、嗅觉减退等症状。儿童下鼻甲肥大时,鼻塞可能影响其正常的鼻腔通气,导致呼吸不畅,影响睡眠质量,进而可能影响儿童的学习和生长发育,因为良好的睡眠是儿童生长激素分泌的重要时期,睡眠质量差会干扰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
三、鼻腔乳头状瘤
1.定义与性质
-鼻腔乳头状瘤是鼻腔内的一种良性肿瘤,但有恶变的可能。它起源于鼻腔黏膜上皮,呈外生性生长,外观可呈乳头状。其发病原因可能与病毒感染(如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倾向。生活方式对其影响相对不直接,但自身的免疫状态可能有一定影响,因为免疫功能低下时,机体对病毒等病原体的清除能力下降,可能增加鼻腔乳头状瘤的发病风险。
2.症状表现
-早期可能症状不明显,随着肿瘤增大,可出现鼻塞、流涕、鼻出血等症状。如果肿瘤发生恶变,症状会加重,如鼻塞进行性加重、出血增多、面部疼痛等。对于儿童患者,鼻腔乳头状瘤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病,由于儿童的鼻腔较窄,肿瘤容易堵塞鼻腔,引起明显的鼻塞等症状,影响呼吸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