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能的病因及对应处理原则
(一)龋齿
病因:细菌感染等因素导致牙齿硬组织被破坏,形成龋洞。当咬东西时,牙齿受到压力,刺激到龋洞内的牙本质小管内的神经,从而引起牙疼,不咬东西时刺激相对较小,疼痛可能不明显。
处理原则:需要就医进行龋齿充填治疗,去除龋坏组织后用充填材料恢复牙齿的外形和功能。对于儿童来说,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减少甜食摄入,预防龋齿发生。
(二)牙髓炎
病因:龋齿进一步发展感染牙髓,或者外伤等因素导致牙髓发炎。牙髓炎时,牙髓组织充血肿胀,咬东西时牙髓受到压力,疼痛较为明显,而不咬东西时炎症刺激相对缓和,疼痛可能减轻。
处理原则:一般需要进行根管治疗,通过清除根管内的炎症牙髓和坏死物质,进行根管预备、消毒和充填,消除牙髓炎症。儿童牙髓炎要及时处理,避免炎症影响恒牙胚发育等。
(三)根尖周炎
病因:牙髓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炎症扩散到根尖周组织引起根尖周炎。咬东西时牙齿受到咬合压力,刺激根尖周组织,导致疼痛,不咬东西时疼痛相对轻。
处理原则:急性期需要开髓引流,缓解根尖周的压力,减轻疼痛,然后进行根管治疗等后续处理。儿童根尖周炎要关注是否影响乳牙下方的恒牙发育,及时治疗很关键。
二、药物缓解的局限性
药物只能起到辅助缓解疼痛的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病因问题。例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可以缓解一定程度的牙疼,但不能替代牙科的专科治疗。而且对于儿童,使用药物需要谨慎,要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的剂型和剂量,避免自行随意用药。
三、就医建议
出现咬东西牙疼不咬不疼的情况,应尽早到口腔科就诊,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包括牙齿的视诊、探诊、X线检查等,明确病因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特别是儿童,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口腔不适,及时带孩子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导致更严重的口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