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常鼻腔结构相关情况
正常情况下,小孩鼻腔内有下鼻甲,它是鼻腔内正常的结构组织,呈淡红色、表面光滑的小肉球样,起到调节鼻腔通气、湿润和过滤空气等作用,一般通过前鼻镜检查能看到,这是生理性的结构。
二、病理性因素导致鼻腔出现类似小肉球的情况
(一)鼻息肉
1.发病情况:多与变态反应和慢性炎症有关。儿童相对少见,但也可能发生。变态反应使鼻黏膜发生水肿,长期慢性炎症刺激进一步导致组织增生形成鼻息肉,外观上看鼻腔内有表面光滑、半透明、灰白色或淡红色的类似小肉球的新生物,可单侧或双侧发生。患儿可能出现鼻塞逐渐加重、流涕、嗅觉减退等症状,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表现为呼吸时鼻音重、张口呼吸等。
2.影响因素:如果患儿本身有过敏性鼻炎病史,长期过敏状态易诱发鼻息肉;有反复鼻腔感染的病史,炎症持续刺激鼻黏膜也增加鼻息肉发生风险。
(二)腺样体肥大
1.病理表现: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部的淋巴组织,在儿童时期会增生肥大,部分患儿从外观上看,肥大的腺样体组织可能会部分堵塞后鼻孔,形似鼻腔内的小肉球(从鼻腔向后看时可见)。腺样体肥大的患儿常出现鼻塞、流涕,睡眠时打鼾、张口呼吸,长期张口呼吸还可能影响面部发育等。
2.相关因素:儿童时期机体免疫活跃,腺样体易受感染等因素刺激而增生。上呼吸道反复感染,如反复的感冒、扁桃体炎等,都可能诱发腺样体肥大。
(三)鼻腔乳头状瘤
1.疾病特点:是鼻腔内的一种良性肿瘤,较为少见。多由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肿瘤组织外观呈乳头状,形似小肉球生长在鼻腔内,患儿可出现鼻塞、鼻出血等症状,随着肿瘤增大,症状会逐渐加重。
2.年龄与发病关系:儿童期发病相对较少,但也有个别案例,可能与儿童时期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易受病毒等致病因素影响有关。
(四)鼻腔血管瘤
1.表现情况:鼻腔血管瘤可表现为鼻腔内有红色或暗红色、质软的类似小肉球样新生物,患儿可能出现反复鼻出血的症状,出血量可多可少,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因反复鼻出血出现贫血等情况,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等。
2.相关因素:具体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局部血管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儿童时期血管系统发育过程中若出现异常,可能增加鼻腔血管瘤发生几率。
三、就医建议及注意事项
当发现小孩鼻腔内有类似小肉球的情况时,应及时带患儿到耳鼻喉科就诊。医生一般会通过前鼻镜检查、鼻内镜检查等明确病变情况。对于家长来说,要注意观察患儿除鼻腔有异常外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是否有鼻塞加重、流涕加重、鼻出血、打鼾、面部发育异常等情况,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在就医过程中,要如实向医生告知患儿的病史,包括是否有过敏史、反复呼吸道感染史等,以便医生准确诊断和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同时,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在检查和后续可能的治疗过程中,安抚患儿情绪,配合医生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