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理性因素
(一)正常新陈代谢
头发有其生长周期,包括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正常情况下,每天会有50-100根头发进入休止期然后自然脱落,这是头发新陈代谢的正常现象。例如,健康人群每天掉落数量在此范围内通常是生理性的,一般不会对头发整体密度产生明显影响,这与个体的日常活动、营养状况等基础因素相关,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可能出现,只要在正常代谢范围内就属于生理情况。
二、病理性因素
(一)脂溢性脱发
1.病因机制
-与遗传因素和雄激素水平有关。遗传易感个体的头皮毛囊对雄激素中的双氢睾酮(DHT)敏感性增加,DHT会使毛囊萎缩变小,头发逐渐变细、变短,最终脱落。男性和女性都可能发病,男性相对更常见。
-雄激素水平异常在男性中可能更显著,男性体内雄激素分泌旺盛,更容易引发脂溢性脱发相关的毛囊改变;女性也可能因内分泌失调等导致雄激素水平相对异常而发病。
2.表现
-通常表现为头发逐渐稀疏,尤其是头顶和前额部位。男性多呈“M”型脱发,女性则多为头顶弥漫性脱发,同时可能伴有头皮油脂分泌增多、头皮瘙痒等症状。
(二)斑秃
1.病因机制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毛囊,导致毛囊停止生长头发,从而出现斑片状脱发。精神压力大、焦虑、紧张等情绪因素可能诱发或加重斑秃,因为精神因素可能影响免疫系统功能。
-任何年龄、性别都可发病,儿童和青壮年相对多见。例如,长期处于高压力工作状态的人群,患斑秃的风险可能增加。
2.表现
-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圆形或椭圆形脱发区,脱发区皮肤光滑,无炎症、鳞屑等表现。
(三)其他疾病相关脱发
1.营养不良性脱发
-病因机制
-缺乏某些营养素会影响头发的正常生长。例如,缺乏蛋白质时,头发的主要组成成分角蛋白合成减少,头发会变得干枯、易断、脱落;缺乏维生素B族(如B2、B6等)、铁、锌等微量元素时,也会影响头发的生长代谢。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因营养不良导致脱发,儿童如果挑食、偏食,容易出现营养不良性脱发;成年人如果饮食不均衡,也可能发生。
-表现
-头发整体变得脆弱、无光泽,可能出现弥漫性脱发,同时可能伴有其他营养不良的表现,如皮肤干燥、贫血等(缺铁时可能出现)。
2.内分泌疾病相关脱发
-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机体代谢减缓,头发的生长周期可能延长,导致头发脱落增多;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代谢过快,也可能影响头发的正常生长,出现脱发情况。任何年龄、性别都可能患病,女性相对更易受甲状腺功能异常影响。
-表现
-除脱发外,甲状腺功能减退还可能伴有畏寒、乏力、体重增加等表现;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伴有多汗、心慌、消瘦等表现。
三、生活方式因素
(一)洗护不当
1.过度洗发
-频繁洗发会破坏头皮的油脂平衡,正常的头皮油脂有保护头皮和头发的作用,过度清洗会使头皮失去保护,导致头发干燥、易断、脱落。例如,每天洗发甚至多次洗发的人群,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不同年龄、性别都可能因过度洗发而影响头发健康。
2.使用不合适的洗发产品
-洗发产品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可能刺激头皮,如染发剂、烫发剂中的化学物质,如果频繁使用或对其过敏,可能损伤毛囊,导致脱发。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长期使用不合适的洗发产品都可能引发问题,尤其对于敏感头皮的人群。
(二)不良饮食习惯
1.长期节食
-长期节食会导致身体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足,无法满足头发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素,从而引起脱发。例如,为了减肥长期只吃很少量的食物,尤其是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饮食结构,会严重影响头发的正常生长代谢,儿童如果长期节食可能影响身体和头发的正常发育。
2.高糖高脂饮食
-长期高糖高脂饮食可能导致脂溢性脱发的发生风险增加。高糖饮食会引起血糖波动,影响内分泌,高脂饮食会导致头皮油脂分泌过多,为脂溢性脱发的毛囊改变提供条件。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可能因这种不良饮食习惯影响头发健康,如年轻人如果经常吃油炸食品、甜食等,就可能面临相关风险。
四、其他因素
(一)环境因素
1.空气污染
-长期暴露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空气中的污染物如灰尘、重金属等可能附着在头皮上,堵塞毛囊,影响毛囊的正常功能,导致头发脱落。不同地区的人群如果处于污染较严重的环境,都可能受到影响,尤其是生活在工业城市的人群。
2.紫外线照射
-过度的紫外线照射会损伤头发的角质层,使头发干燥、脆弱,容易断裂和脱落。长期户外活动的人群,如农民、运动员等,受到紫外线照射的机会较多,如果没有做好防护,就可能出现因紫外线导致的脱发情况,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受其影响。
(二)精神因素
1.长期高压力
-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人体会分泌应激激素,如皮质醇等,这些激素会影响毛囊的生长周期,导致毛囊进入休止期,头发脱落增加。无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长期高压力都会对头发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学生面临重要考试时、职场人士工作压力大时,都可能出现脱发增多的情况。